悼念陈医生丨是什么让罪恶的屠刀砍向医生?
2019-04-08 08:59:03 2
医生,一个沉重的行业。
就连被暴力所害,
得到的也只是社会的冷漠。
但别忘了一个事实:
没有了医生,
我们谁也活不了。
——国馆君按
这一周过得太沉重了。周一是魏则西之死,周末是陈仲伟之死。
看起来都是医疗问题,只不过一个是患者,一个是退休医生。
因为一颗烤瓷牙的变色,口腔科陈医生在家中被二十年前的患者连砍30多刀,最终不治身亡。
魏则西之死,一石激起千层浪,迅速让中国舆论沸腾。但陈医生之死,很多人却表现冷漠,只有医生群体在物伤其类,悲戚莫名。
这是时代与人心的问题。
这一令人惊骇的暴力伤医事件,没来得及唤起广泛同情与哀戚,却有网友留下了这样的评论:
“死了最好,国家少养条狗!”
“我不信医闹,一个巴掌拍不响,谁没事精神好好的去医院。”……
向医生举起的屠刀很冰冷,但漠视医生被砍、甚至在事后还要叫好的人心更冷!
对魏则西之热,与陈医生之冷,有医疗界人士一针见血地分析:因为他们都可能是下一个魏则西,但他们却不是下一个陈主任,物伤其类,他们关注身为患者的人,却漠视一位老专家受此磨难。
恐怕世界上没有一个职业像医生一样,悬壶济世、救死扶伤还要冒着生命危险。中国医生处境之差,已到了令人忧心的地步。
以前是乡镇小县更容易出事,现在发生在广州这些大城市;
以前小医院诊疗不规范导致怨恨,现在连大三甲医院的正规治疗都不可避免;
以前多是出诊的医生危险,现在连退休的也在家里遇袭。
暴力伤医,已经是一个公认的社会问题。
最可怕的是,每次暴力事件发生过后,网友评论都会滑向讨论医生缺德、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医生出事,唤醒的不是人民对医疗行业处境艰难的体恤,而是又一次宣泄对医疗体制的不满,将平时对个别医生、个别医院的怨恨借机吐出,逞一时快意。
许多人认为医生救死扶伤是天职,救得好是应分,救不好就该挨骂甚至被打。我们会感恩父母,因为父母对我们的付出无价;但我们不感恩医生,因为觉得医生看的是病,挖的是钱。
很显然,医生成了不完善的医疗体制的替罪羔羊。
医生只是普通人,也要承担生活的压力,制度的缺失甚至让他们饱受社会偏见,常常一口饭还没咽下又要投入紧张的工作中,有时甚至忍受着自己的病痛去解除别人的病痛。
没有医生,就没有生命的延续;尊重医生,就是尊重生命。
但现在我们不要说尊重医生,就连体谅医生都做不到。以前中国人说的“铭记恩情存如血”,现在是拿医生的血祭奠自己心中的不忿。
医生的天职是救死扶伤,但即使救得了身体,也难以拯救这个时代冷漠麻木的人心。有许多医生因为看见人心的冷漠而辞职,有许多医生说决不让自己的孩子学医。许多有志青年,已经自觉远离医生的行业……
国家可以采取大力措施严惩暴力伤医事件,也应设立完善的法律制度保障医生权益,但这都只是外在的保障。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慈悲、推己及人之心被时代洪流冲刷得四处飘零,无处生根。
如果我们不叩问心中的良知,唤起心底的道德,一切制度都只是纸老虎。
如果只当自己是人,而不能推己及人、将心比心,屠刀就将一次次砍向医生;
如果没有对专业素质的尊重和敬畏,大肆医闹仍将一次次重演。
当社会只能以麻木面对陈医生之死,以冷漠面对所有真心从医的人,最后只剩下唯利是图的人假借行医之名骗财,那么人人都难逃成为魏则西的悲剧。
但愿这一天永远不要到来,但愿魏则西、陈医生的悲剧成为历史。
陈医生,一路走好。
- 上一篇:献给和我一样孤独的你
- 下一篇:有时,爱一个人,只打动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