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绩效管理读本《人性管理》读后感
2021-09-12 09:02:20 145 浏览
读完曾仕强教授的《人性管理》,受到的启发很深,现在企业所执行的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出自西方,与中国国情接壤时总觉得不是那么的贴合、适用。曾教授所倡导的人性管理就非常接中国地气,把中国文化中的“人情”融入到管理中,有时候会起到更加直接有效的作用。曾仕强教授人性管理的原则是,不要讲“人力资源管理”;不要存心...
2021-09-12 09:02:20 145 浏览
读完曾仕强教授的《人性管理》,受到的启发很深,现在企业所执行的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出自西方,与中国国情接壤时总觉得不是那么的贴合、适用。曾教授所倡导的人性管理就非常接中国地气,把中国文化中的“人情”融入到管理中,有时候会起到更加直接有效的作用。曾仕强教授人性管理的原则是,不要讲“人力资源管理”;不要存心...
2021-09-10 10:54:18 162 浏览
《秦始皇的故事》主要讲述了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使用“皇帝”称号的君主,对中国和世界的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的故事。本书是2010年4月1日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王艳娥。《秦始皇的故事》内容简介:秦始皇(前259-前210),姓赢,名政,秦庄襄王之子,秦孝公之后第六任秦王。中国第一个封...
2021-09-09 16:38:03 146 浏览
《被讨厌的勇气》是日本作家岸见一郎用对话的方式解读阿德勒心理学的书。阿德勒是心理学大师弗洛伊德的学生,后来两人因观点不合分道扬镳。有很多人向我推荐过《被讨厌的勇气》这本书,最近终于买来看了,看完整本书,我感觉能量倍增,给我启发的内容很多,今天我给朋友们分享自己印象最深刻的两点:一、无论过去发生了什么...
2021-09-09 16:33:03 147 浏览
以往读的书,很多匆匆翻完便束之高阁或弃之一旁,此书读完却有再翻一遍的欲望,因为第一遍被故事情节所吸引只能了解其大意,再次翻阅”反刍”才更能领会此书的意味与美妙。那么,此书的魅力究竟何在呢?阅读其实就是一种理解再创造,相信每个读者都有着各自的感触。我愿与亲爱的朋友们分享一下自己浅显而粗略的感触与体会。...
2021-09-08 09:44:18 141 浏览
任何事情可能都是有假设前提的~例如群里有一位17岁青年,那么早就开始接触互联网,并且能够对很多事务直指本质,后生可畏,肯定是有哪个机缘让他走上了这一步~当看到一个理论的时候,需要关注这个理论可以应用的范畴,例如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处理人与物之间的关系、处理物与物之间的关系,以及这种理论适应的范畴,...
2021-09-01 10:26:08 137 浏览
《围城》是钱钟书所著的长篇小说,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部风格独特的讽刺小说。被誉为“新儒林外史”。故事主要写抗战初期知识分子的群相。钱钟书用一个简短而犀利的故事,讲透了我们所有人被围城“围困住”的人生。小说围绕在一个叫方鸿渐的人身上展开。而他的生活,就展现出处处被围困的困境。1、学业的围城方鸿渐在学习...
2021-09-01 10:18:53 150 浏览
你知道祖国的山河为什么这样美丽如画吗?你知道红领巾为什么这样红吗?你又知道我们今天幸福的生活是怎样来的吗?读《红岩》,他会告诉我们。解放前,我们国家千疮百孔,处处弥漫着战争的硝烟。百姓的生活苦不堪言,每天都提心吊胆的。而今天,大街上人来人往、车水马龙,祖国日益富强,没有一丝当年战争的伤痕,我们全国人...
2021-08-27 15:01:57 143 浏览
「奇迹正发生在大家身上,因为你们都有勇气跨出那条船」“奇迹正发生在大家身上,因为你们都有勇气跨出那条船。”当我合上《黑与白的奇迹》这本书时,这句话一直徘徊在我的脑海中。《黑与白的奇迹》是美国作家蒂姆·克罗瑟斯所写的。主人公菲奥娜出生于乌干达最触目惊心的贫民窟——卡推,父亲死于艾滋(这里15%的成年人...
2021-08-25 10:40:51 152 浏览
七夕刚过,大家在朋友圈见了一圈恩爱,也听到一些小姐姐们吐槽自己的另一半让人心累。在亲密关系里,我们总是以为可以靠近亲密,却也常常感到孤独。《恰到好处的亲密》一书以孤独感为开端,为我们打开话题。当然,正如书中所说的,网络时代的来临带给我们便利的同时,也令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了。书中最让我感动的一句...
2021-08-25 10:34:20 148 浏览
《雾都孤儿》是英国作家狄更斯于1838年出版的长篇写实小说。狄更斯一个世界名著的代名词,艺术上以妙趣横生的幽默、细致入微的心理分析,以及现实主义描写与浪漫主义气氛的有机结合著称。马克思把他和萨克雷等称誉为英国的“一批杰出的小说家”。时代背景每一个作品都会或多或少的打上时代和社会的烙印。资本主义的发展...
2021-08-24 10:33:57 129 浏览
本书作者伊凡·谢尔盖耶维奇·屠格列夫,俄国现实主义作家。父亲是破落的世袭贵族,很早去世。母亲是富裕的地主,极其专横任性,她手下的农奴们经常受到残酷无情的惩罚。这种惨状引起了屠格列夫的愤慨和抗议。他说:“我诞生并成长在殴打的折磨的环境里,那时候我在心中就已产生了对农奴制的憎恨。”这种憎恨便是他后来创作...
2021-08-24 10:26:33 151 浏览
记得很清楚,十年前,通过网络,我看到了一本书---《全中国最穷的小伙子发财日记》,因为当时在网上只能看这本书前几章的内容,再想看后续的故事就需要付费了,但我实在太想看后面的内容了,于是就果断通过当当网买了这本书。事实告诉我,当时买这本书并不亏。因为这本书带给我的精神享受真的无法估量,它让我对人性、财...
2021-08-20 14:51:30 166 浏览
我想养育的真谛就是给予孩子充足的爱和尊重其发展规律的自由。孙瑞雪的《爱和自由》首先让我联想到纪伯伦的《致孩子》,孩子是独立于父母的“精神存在物”,他们借助父母来到这个世界,但他们并不属于父母;父母可以给予孩子爱,却不能给予其思想,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孩子注定要奔向未来,创造未来,那是父母所不能到达...
2021-08-20 14:20:57 123 浏览
你以为你爱孩子,你想象你可以爱孩子,你认为这就是爱孩子,和你真的爱孩子是有差别的。也许,你需要停下来看:你是不是基于你的想法,你的恐惧,你的焦虑,你的习性来爱的。这可能就意味着你更爱你的想法,更爱你的恐惧,更爱你的焦虑,更爱你的习性……我们一生能够给予孩子的,只有一样,那就是爱!”这是《爱和自由》封...
2021-08-19 14:37:57 139 浏览
人的一生中总有些人默默陪伴你成长,但我们却忘记,他也曾在你身旁熠熠生辉,散发着那不起眼的光芒。他仿佛在那条陌生的街道上,在欢声笑语的人群里,在你熟悉的那个温暖角落中。他化作周围事物的一部分,如停靠在街边的车辆,又如摆在路边破败的塑料垃圾桶。也许,辛可夫就是一个这样的人。与大多数人不一样的是,他虽平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