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说20多岁时的迷茫与尴尬
2020-05-20 09:38:30 18
年轻意味着正青春,同时也会伴随着迷茫,会让你看不清前方的路,经验的不足会让你在有些时刻觉得尴尬,下面我们一起细品青春,如何摆脱这些困境。
二十多岁时尴尬迷茫怎么办?
未来远比想象险恶,我们必须做好准备,用行动来选择为自己书写结局:被浪头打翻,还是劈浪前行。
1、学会告别:告别是人生的必经之路
一个人成长的标志,是坦然接受生命中的每一场告别。
每个人选择告别的方式不同,福师大有位叫朱贤的同学,是骑行去学校报到的。他从云南到贵州,再到广西、广东、福建,一共花了23天跨跃五省,全程2712公里。用这样的方式跟家乡和少年时代告别,很酷。
二十多岁,会迎来一系列人生的告别:
告别安逸的校园生活,步入更严肃的职场;
告别宽敞热闹的学生宿舍,搬进大城市里租来的10平米房间;
告别通宵唱K、招朋唤友聚会的社交,习惯工作日精疲力尽后只想在家里躺尸的渴望……
青春生活是一场冒险,尽管每个人经历的过程不尽相同,但本质还是相似的:
我们都要用一次刻骨铭心的告别完成一次成长。告别过去的你,拥抱未来的你。
2、抓住你的渴望,坚持你的选择。
做好坚持的准备,即便这种坚持在别人眼里“有些傻”,或“很另类”。
去年IG战队在刚刚拿下LPL总冠军时,鲁豫采访了他们。如今很多人提起电竞时带着骄傲和荣誉感,但在过去,电竞是众人口中“玩物丧志”的东西,而电竞少年曾被称为“不务正业”的“网瘾少年”。
尽管面临外界怪异的眼光、家人阻拦和成绩压力等重重困难,他们坚持每天辛苦训练,要忍耐常年玩同一款游戏的枯燥,要比别人成长更快,要一直不停往前走,否则就会被替换掉。
这样乏味又充满压力的日子,他们坚持下来了。
很多人能坚持下来,不仅要找到内心的渴望,更要脚踏实地,做事认真负责,找到属于自己的价值感。
很有可能,这种渴望和坚持并没有很快让我们成为理想的自己。
但至少,它不会让我们变成自己都不喜欢、不想成为的那种人。
3、做好吃苦的准备,没有人会一夜成名
吃苦可能没有收获,但不吃苦一定一无所获。
去年,鲁豫在香港采访周润发时,聊到他当年拍的一部电影《老虎出更》。电影中有个镜头:周润发去早餐店拿起一个杯子,把生鸡蛋打在里面,然后一口喝下去。
就为了这一个镜头,他一口气喝了12枚生鸡蛋。没有剪辑,没有后期,实打实地一次次喝光。在别人看来他拼命到令人敬佩,但对周润发来说只是演员的职业素养。
与此相似的,还有王宝强喝小半桶牛奶,王传君吃44个包子……
社交网络时代,常常听到有人爆红,好像每个人都有机会迅速成名。但说实话,不要太迷信所谓的“一夜成名”。如果有,这一夜也是漫长的一夜。因为你不知道他们在成名前做过哪些努力,经过过什么样的事情。
但我们所说的吃苦,不是自我感动,不是自虐,不是炫耀,它是为我们渴望的东西,用尽全力拼一把。
4、与不自信抗争,跟自己和解。
二十多岁的同龄人中,有人把offer拿到手软,有人还没毕业就月入2万,有人靠着公众号创立公司……而自己好像被同龄人抛弃了,难免备受打击。
朴树中学时曾以努力为耻,从初中玩到高中。高考怕折了父母北大教授的面子,瞎考一通,竟考了个大学。他一直以为不用尽全力,就能有自己的位置。
直到他签约太合麦田,第一次见到高晓松。
高晓松一说话就把他喷晕了,他才意识到,原来这个世界还有这么多有才华的人,读过这么多书的人,很多很厉害的人,他一下就觉得慌了,感觉被狠狠打击了。
这种不自信陪伴朴树很多年,在音乐里他总是把自己逼到极限,担心“自嗨”,害怕“江郎才尽”。直到后来他终于认清自己,承认自己的才华,也接受创作的一切作品,才和自己和解。
像朴树曾经历过的这种担心、焦虑、不自信、对自我的否定,我们每个人都会经历,在欣喜和失望的两极来来回回,最终解救我们的方法就是认清生活的本质,尽早完成崩溃,与自己和解。
但和解并不意味着妥协,而是在认清自己的基础上继续朝前跑。
可能我们会暂时落后于同龄人,但人生是一场长跑,只要跑下去,就有希望。
- 上一篇:怂是人生的一门学问
- 下一篇:生活有苦有甜,熬过了苦才能收获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