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共鸣社 >励志美文 > 正文

君子与小人的区别

2022-01-07 10:27:38 20

古人一直告诫我们近君子,远小人。

“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与小人同利为朋。”

近君子,远小人,可获得真挚的友谊,且在其影响下,修身养性;近小人,远君子,则往往会被利益所驱,且在其影响下,目光短浅。

人生如逆旅,我们不过是其中的行人。但和不同的人同行,便会走向不同的终点。

君子与小人的区别

唐代诗人孟郊曰:

“君子量不极,胸吞百川流。”

自古以来,光风霁月的君子,一直是人们想要结交的对象,文人墨客也多有溢美之词。

与君子同行,可并肩举托;与小人同往,常因利纷争。

更甚者,与君子相交,修得品行,与小人相交,深陷沟渠。

是以,古人一直告诫我们近君子,远小人。

1、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论语·述而》中有云:

“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君子所担忧的,往往是自己的德行;思虑的,常常是律法的范围;小人所关心的,却是可以获得什么利益。

因为关注点不同,所以行动和情绪也不同。

故而君子光明磊落,小人斤斤计较;君子心胸坦荡,小人患得患失。

人生的走向,亦是相差甚远。

明代名流才子唐伯虎,怎么也没有想到,自己的一生,会因为“交友不慎”而被毁灭。

29岁的唐伯虎,终于在亲人相继离世的打击中重新振作起来,再次踏上科考之路。

却没有想到,在会试路上遇到的徐经,会给自己的人生带来如此大的灾难。

徐经算不得不学无术,不然也不会让唐伯虎产生相见恨晚的感觉。

但对于会考,徐经并没有十足的把握。

一心想要成功地徐经动起歪脑筋,开始寻找一条“捷径”。

恰巧,担任主考官的程敏政曾看过唐伯虎的文章,对其文笔赞赏有嘉,唐伯虎亦带徐经多次拜访程敏政。

徐经便借此机会,贿赂程府家仆,从中得到考题,又请教唐伯虎,做好充足准备。

却不想,这一年的考题十分冷僻,大部分考生解答不出来,唐伯虎和徐经的答卷却十分出色。

程敏政在拿到考卷后,又情不自禁感叹:

“这必是唐寅与徐经的。”

有心人联系后,便揭发了“考题泄露案”。

虽不知情,但提前看了考题的唐伯虎,仍受到极大牵连,仕途就此被截断。

小人为了自己的私欲,可不择手段,并不会在意自己的行为会给他人带来什么后果。

所以,与小人相交,就算可以守住自己的底线,也往往会因为对方的行为,为自己带来灾难。

最好的方式,便是远离小人。

正所谓“君子不立危墙之下”,如此,才不至因无妄之灾,为自己的人生增加难度与遗憾。

2、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人是群体性动物,离不开社交。

但我们每个人又是独立的存在,就算朝夕相处,也很难保持思想上的高度一致。

人的一生,成也朋友,败也朋友,交友的质量可以决定我们人生的走向。

如何对待人与人之间的不同,便是君子与小人之间的区别。

君子者,肚能撑船,遇到不同的声音,不会勉强自己的意愿,亦能包容接纳对方的不同,看似迥异,实则坦诚,拥有和谐的内在关系。

小人者,阳奉阴违,遇到不同的主张,不会当面说出自己的观点,表面迎合,实则暗藏心思,看似和谐,却心怀鬼胎。

和君子相处,可以畅所欲言,且不用担心对方会在背后说自己的坏话,更不怕对方会算计自己。

一如北宋两位政治家——司马光和王安石的“君子之争”。

他们二人年龄相仿,职位相当,均为饱学之士,但对于变法,却有着不同的主张。

面对当时的北宋现状,王安石坚定认为,变法才能改变“积贫积弱”的现状;司马光则看到变法可能会带来的弊端,坚决反对。

两个人在朝堂上各不退让,公开相争,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政敌”,但他们却从不因政治主张的不同,而心怀恨意。

相反,他们各自都被对方的人品与能力所折服。

司马光称王安石是自己的益友,曾在《与王介甫书》中说:

“光不材,不足以辱介甫为友;然自接待以来,十有余年,屡尝同僚,亦不可谓之无一日之雅也。”

王安石则夸司马光:

“行义信于朝廷,文学称于天下。”

不仅如此,他们各自的文集中,也留下了诸多一起创作的诗赋。

这便是君子之间的“和而不同”,就算政见不同,也不会彼此落井下石:

王安石大权在握时,他会对皇帝说司马光是“国之栋梁”;

司马光身居要职时,他会对皇帝说王安石有“古君子之风”。

如此二人,连皇帝也不禁感叹:“卿等皆君子也!”

就算我们有不同的观点,但也不会因此而中伤你的人品,因为我有我的底线。

这就是君子所为。

和这样的人相处,日久天长,亦会变得心胸宽广、坦坦荡荡。

3、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一个有修养的人,他会怀着一颗真心与人相处,这样的人,不会刻意与人交往,也不会因为利益而与人断绝关系。

正是:

“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君子与人交往,看上去淡淡的,但心中最重道义,是值得托付的人。

小人与人交往,看上去热情有加,实则是为利益勾结,一旦利益有冲突,便会反目。

在《后汉书》中便记载了一件典型的“君子周而不比”的事例:

东汉时期,有一位学者,叫朱晖。

他在太学遇到前辈张堪时,因为对方的声望盛于自己,心怀敬畏,只远远观望。

张堪却听说过朱晖的为人与才情,便上前打招呼,两人相谈甚欢,短短几日,便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分别时,张堪握着朱晖的胳膊说:

“你是个诚实可信的君子,我年岁已大,想把妻儿托付与你。”

张辉没敢直接应承。

之后,两人各自为官,再也没有见过面,这件事也慢慢被淡忘。

数年后,朱晖偶闻张堪已去世,因为为官清廉,并未留下什么家财,导致其妻儿现在生活很清贫。

朱晖连忙安排好公务,前往张堪家,送去丰厚的钱财。

朱晖的儿子很奇怪,问道:

“父亲,从未见您和张堪有往来,为什么要花费钱财照顾他的家人呢?”

朱晖言:

“虽然我们交往很短暂,但他视我为至交,曾托付我的事情,我铭记在心。”

这便是君子之交,只关道义,无关利益。

反之小人重利轻义,心胸狭窄,与其交往,并不能拥有真正融洽团结的关系,甚至还会因为利益冲突,付出更大的成本。

4、君子上达,小人下达

孔子曰:

“君子向上追求而达于道,小人向下追求而达于器。”

“道”是超越物质的追求,求的是崇高的目标和远大的理想,修的是做人的最高境界,所以,这是一种向上的姿态。

“器”则是对物质利益的追逐,逐的是功名利禄,追的是物质享乐,在欲望的主宰下,常常会忽略内在思想,易上不雅向下之道。

上达于道,看似很慢,却一直在走上坡路,人生只会越来越好;下达于器,看似很快,却是一条下坡路,易进自毁之路。

曾自言“志力之薄弱”的文学家胡适,年轻时,也曾受到“达于器”之人的影响。

因为家族的衰败,刚从新公学毕业的胡适,和大部分年轻人一样,陷入迷茫之中。

本来就不知前路在何方,内心多有彷徨。

胡适却在这时认识了一个叫何德梅的人,这个人最擅长于吃喝玩乐,胡适在他的影响下,也开始喝酒、打麻将,不求上进。

人生一世,和什么样的人同行,就会走什么样的路。

如胡适般学识渊博者,也会在亲近只追求物质享受、没有人生目标的人之后,大受影响。

好在,胡适身边还有两个追求崇高理想的朋友,他们看着胡适纸醉金迷的样子,一个引荐他去华童公学教书,一个鼓励他参加留学考试。

就这样,胡适开始了新的求学生涯,从此,一路向上,一路高歌。

一位谦谦君子,从来不会沉迷于物质享乐,虽然这些会带来令人迷惑的快乐,但那不过是大梦一场。

真正长远的快乐,往往需要付出努力,越辛苦,越持久。

和这样的人相处,亦会在其熏陶下,踏上自己人生的上坡路,就算披荆斩棘,也依旧能迎来幸福的明天。

北宋欧阳修言:

“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与小人同利为朋。”

君子关注德行,小人关注利益,所以他们所做出的事情不同;

君子接纳差异,小人表面违和,所以他们对争议的态度不同;

君子重情重义,小人以利相结,所以他们对朋友的方式不同;

君子志向高远,小人贪图享乐,所以他们对人生的目标不同。

近君子,远小人,可获得真挚的友谊,且在其影响下,修身养性;近小人,远君子,则往往会被利益所驱,且在其影响下,目光短浅。

人生如逆旅,我们不过是其中的行人。

但和不同的人同行,便会走向不同的终点。

标签:为人处世

热门阅读
最新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