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言:

《未来学校》读后感

99 浏览 未来学校

假期读了朱永新老师的《未来学校》,感触颇深。

全书中,提到了一个贯穿全书的一个概念,那就是“学习中心”,朱永新在《未来学校》中围绕“学习中心”深入探讨了八个问题:

1.学习中心,长什么模样?

2.学习中心,谁来学?

3.学习中心,谁来教?

4.学习中心,学什么?

5.学习中心,怎么学?

6.学习中心,怎样评价学得好不好?

7.学习中心,父母应该做什么?

8.学习中心,政府需要做什么?

第一个问题:学习中心,长什么模样?

未来的学习中心,没有固定的教室,每个房间都需要预约;没有以“校长室”“行政楼”为中心的领导机构,它可以在社区,也可以在大学校园,甚至在培训机构。未来的学习中心,没有统一的教材,全天候开放,没有周末、寒暑假,没有上学、放学的时间,也没有学制。未来的学习中心,教师是自主学习的指导者、陪伴者,一部分教师将变成自由职业者.

所以,它可以是网络型,可以是实体性,这些学习中心是彼此连接的环岛,是一个开放的体系,可以跨区域甚至是跨国界。想学的就来学,学校不再是教育的唯一场所;更注重回归生活;把以前的知识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力求针每个学生的作业进行个性化,定制化。

第二个问题:学习中心,谁来学?

谁想学,谁就是学生,可能是混龄学习,也可能是跨区域或跨国界的学习。

第三个问题:学习中心,谁来教?

能者为师,谁能教谁教。所以,我们的教师要有危机感,要真正看清教育与学校变化的格局与趋势,需要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教育与教师的本性与特质。未来的教育会更具情感性和互动性,未来的教师也应该增强自己的亲和力,努力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成为学生的成长伙伴,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未来的教师要注重及时发现和帮助解决学生遇到的问题,注重学生成长的内在需求,让学生更有获得感。

第四个问题:学习中心,学什么?

学习内容个人化,学习内容定制化。跟疯了每个人都可以根据需要定制化学习,每个人都可以在不同的地方,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教育资源。

最适合自己的教育资源。

第五个问题:学习中心,怎么学?

线上线下结合,个人与团体结合,时间和空间被打破。

第五个问题:学习中心,父母应该做什么?

未来的父母会主动参与,积极投入,成为未来学习中心的发现者、创造者、管理者、参与者、施教者、学习者。教育不是简单的教育孩子,更是父母的自我教育。

第六个问题:学习中心,怎样评价学得好不好?

学习中心,怎么评价学得好不好?未来学习中心会用大数据记录整个学习的过程,记录学习者在哪些方面、哪个点上有问题,然后它给你提供技术的支持,它更多的是做诊断而不是鉴定。

第七个问题:学习中心,父母应该做什么?

未来的父母会主动参与,积极投入,成为未来学习中心的发现者、创造者、管理者、参与者、施教者、学习者。教育不是简单的教育孩子,抓全部更是父母的自我教育。

第八个问题:学习中心,需要政府干什么?

在未来,教育行政部门将把公立学校中心的举办权交出去,把评价学习中心的权利交出去,实行“管、办、评”,教育行政部门可以集中精力从事教育管理与服务。

未来学校与其说是在未来存在的学校,不如说是我们现在要去努力筑造的学校,让我们去主动迎接、主动介入通往未来的教育趋势。“我相信,今天的学校会被未来的学习中心取代。”未来的学习中心不再是孤岛。我想,曾经的网课模式可能就是朱教授提出的中心学校的初始状态或者说是在未来中心学校边缘试探的萌芽模式。同时,未来学校对教师本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身为教师,路长漫,自强得远,先要强自身,才能引导好学生,做好学生的陪伴者。

虽然,未来学校值得我们追求和向往,但是回归当下,课程改革的今天,体现核心素养,教书育人的今天,我们真的需要转变观念,改变教师的角色,改变学生的学法等,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程度与学校的教学质量。所以我们只有把指向未来的美好心愿,倾注到当下的生活中,工作中,落实到点点滴滴的言行之中,才能创造无限美好的明天。

与本文相关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