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言:

太空猜想《倾听者》读后感

66 浏览 倾听者

自一九三七年,人类的第一部射电望远镜研制成功开始,人类与太空的联系便开始了。科技使人类进入了文明时代,同时也加快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步伐,但围绕着自然社会发展的诸多现象仍然是不解之迷,科学的发展给人们带来了美好的生活和对未来的希望,同时也引发我们对未来的思考,科幻作品大都体现出了科技带来的改变,从哆啦A梦的任意门到变形金刚的传送带,从终结者到生化危机,无一不令我们脑洞大开,却又不能否认其可能性。

在科幻作品中,人类生命存在的形式及存在的空间的关注应该比较多的一个领域,经常能听到这样的发问:在茫茫的宇宙中,有没有其他生命的存在?在太阳系中有没有适合人类生存的其他行星?如果有,我们怎样可以和他们取得联系?他们以什么样的形态存在?使用什么样的语言沟通?

一部好的科幻作品,光有是天马行空的想象是不行的,还要体现科学精神,能够经得起科技控们的各种挑剔。我想这也是《三体》那么受欢迎的原因。《倾听者》也是如此,除了对于宇宙及外太空的各种猜想之外,里面对于物理、太空、计算机等各种算法、器材等专业的描述,让我看得眼花缭乱,但又心生佩服。正如同主人公麦克唐纳和教徒耶利米的对话中所描述的那样:“无论我的动机为何,我的希望为何,我的恐惧为何,我的信息都跟你的不同。它必须被检查。它必须在所有的人看来都是一样的,每次都是一样的,要不然它就是错误的,会被抛弃的。”经得起重复检验,对于任何人来说,使用同样的方法都可以得出相同的结果,这才是科学的实验,也是作者追求科学的精神在作品中的体现。这样的信息收集与信徒与上帝之间的交流不同,那是一种高度个人化过程。

当然,科学精神不仅仅体现在对各种场景、设备、过程的严格要求上,还在于故事情节的设置及推进上,因为科学从某种程度上来看是源于大胆的猜想,不但要说服普通的民众,还要说服教徒、有神论者。在《倾听者》中,项目的推进过程中遇到了来自民间、教会、政府等的重重阻碍,这也正是科学发展过程中的一种真实写照,也是科幻作品中科学精神的另一种体现。科幻作品的魔力正在于此,不但让读者用全新的视角看看待世界,而且让读者能够从容面对科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倾听者》也是如此。

与本文相关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