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言:

岁月无情,没有人会在原地等你

68 浏览 人生智慧 心态 正能量

常听人说:“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是一种无言的温暖。”而现在很多时候,亲人之间的陪伴却属于奢侈品。人们为了谋生,为了事业,或为了心中的梦想,大多数需要外出闯荡,亲人之间相互陪伴就显得十分稀缺,这就需要我们好好珍惜与父母、爱人和子女的相聚时光,因为没有谁会在原地等着你,迟到的陪伴多会存有遗憾!

1、千万不要等到子欲养而亲不待

看过一个故事:有一只小青蛙,老是和妈妈唱反调,妈妈叫他往东,他偏要往西;妈妈叫他往西,他偏偏往东。有一天,青蛙妈妈知道自己快要死了,所以交代儿子把她葬在水边。平常不听话的小青蛙,这时突然良心发现,听从了妈妈的话,就把青蛙妈妈葬在了水边。

黄昏时,小青蛙担心妈妈会寂寞,就在水边呱呱叫;下雨时,小青蛙担心妈妈被水冲走,也在水边呱呱叫。妈妈在世的时候他不听话,死后再来伤心,可是阴阳相隔,已经来不及了。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这句话道尽了儿女难以弥补的憾恨。

我曾是一个被父母宠溺到任性的孩子,喜欢我行我素,对父母的教诲觉得是老生常谈,很少有耐心听进去。有一天突然发现,那个曾经把我抱在怀里讲故事的父亲,现在走路喜欢鞋底拖着地,很远就会传来摩擦的声音,我不明事理地提醒父亲“把脚抬起来,别那么'踢踏,踢踏’地走路!”其实,那时候我并不知道人老先老腿,我虽然长大却并没有真正懂事,父母已经在不知不觉中日渐衰老了。

再后来,小脑萎缩的父亲,除了伸手要东西吃,就是看着我傻笑,不管我说什么,哪怕我放下手机,握着他的手,流着眼泪一声声唤他,他也只是漠然地看着某个地方,根本就不知道我是谁。

我们总是把“忙”挂在嘴边,难以体会企盼儿女归家的爹娘的心。而今,暑假再长,我也无法见到双亲;收入再高,买的好东西也难以送到父母手里;贴心话再多,父母也难以听到了。因为当我有一天醒悟过来,想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时,他们已经不在了。俗话说:“不当家不知柴米贵,不养儿不知父母恩。”这世上最大的憾恨,莫过于“子欲养而亲不待”。父母离去后,感觉自己的性格都有些变了,话不再那么多、情绪不再那么容易激动,面对记忆里自己最大的恩人,现在我什么都做不了,只能悲伤地继续活着。

2、千万不要把爱耗尽才追悔莫及

每个人的初心都异常柔软、温和,心是在生活中一点点变冷变硬的,“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但是,有很多曾经美好的情感,没能走到最后,就是因为那初见时的钟情,毁在了日常的相处里。

我认识一个女子,她很爱自己的丈夫,丈夫对她几乎是百依百顺、呵护有加。他们在最最亲密无间时,丈夫承认曾经与前女友同居过,这就成了她的一个心结,在以后的日子里,稍有不如意,她就会吵闹、赌气、与之冷战,因为她过不了心中的那道坎。

有一次,又因为琐事,她赌气回了娘家。不幸发生了,那晚丈夫因为烦闷,独自在客厅里饮酒,夜里突发疾病,死在了沙发上……那年她还不到三十岁,当年她最喜欢弹的曲子就是“在歌里 ,在梦里,生死相依 ,我苦恋着你”,她边弹边说,“如果不是因为孩子,她就会追随丈夫而去。”人已去,什么都来不及了,倘若曾经不那么任性而为,爱一个人的全部也包括Ta的不完美,清楚自身的不足,那么当初的美丽邂逅,在包容和理解下一定会携手走得更久、更远一些。

3、千万不要等到孩子长大了才明白童年不可复制

《穷爸爸富爸爸》这本书中有一句话:“所谓成功,就是有时间照顾自己的小孩。”因为童年不可复制,千万不要等到孩子长大成人,才万分后悔。

有一位网友曾经留言:“我父母很早就不在了,从记事起,没有被爸妈哄着睡过觉,没有享受过父母轻拍脊背、拥抱在怀里的感觉,更没有听过睡前故事或者催眠曲,我特别羡慕和向往那种感觉。如果能穿越回到父母身边,我希望能记住他们哄我睡觉的场景。这样,长大后我就会有更多的安全感和来自亲人的温暖。”

现在,即使父母在世,很多人因为忙于生计,孩子很小就被留在老家,这对孩子将来的影响,对自己晚年的处境,都会有着深远的影响。

在孩子的世界里,谁陪伴的多,谁就在孩子心中地位高,谁对他的影响就大。如果你以为在孩子的成长轨迹中,总是缺席、迟到都没有关系,等到孩子长大自然就好了,那就大错特错。因为时间一长,父母的意义在孩子的心里会慢慢淡化。等到孩子长大了、翅膀硬了,他们也就不再需要你,你与Ta除了血缘再无任何关系。

所有的职业角色都可被替代,唯独父母的角色无可替代。这世间回报率最高的投资,就是亲子关系。别让陪伴缺失,别让孩子幼小的心灵受伤,别等到了年老之后才悔恨没好好教育和陪伴过孩子。

“死神一直是一位冷眼旁观的隐形客人。”很多事情,错过了就永远错过了。因为我们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个先来。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好好珍惜与亲人相处相聚的时光,因为没有谁在原地等着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