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共鸣社 >读后感 > 正文

《智囊》读后感

2020-10-14 18:44:08 159

我们知道在古代人们常用“智囊”一词形容足智多谋的俊杰人物。比如,战国时期的樗里子,“滑稽多智,秦人号日智囊”;西汉时期的晁错,足智多谋,颈下又生有一个赘生物(可能是肉瘤),好像袋子一样,因此汉景帝称他为“智囊”。《智囊》的书名正是撷取此意。《智囊》一书,初编于明熹宗天启六年(1626),此时冯梦龙已届天命之年,还在各地以做馆塾先生过活,兼为书商编书以解无米之忧。

冯梦龙评价《智囊全集》说它:“天下无余智”,普天下所有的智慧皆囊括于此。是一部反映古人巧妙运用聪明才智来排忧解难、克敌制胜的处世奇书。

仰望星空,脚踏实地。智慧加持,永伴终生。

《智囊》读后感

中国上下五千年悠久而漫长的历史,积淀了中华民族独具魅力且博大精深的文化。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无数古圣先贤、风流人物、仁人志士对自然、人生、社会的思索、探求与总结,而且一路下来,薪火相传,因时损益。它不仅是中华民族智慧的凝结,更是我们道德规范、价值取向、行为准则的集中再现。观其构成,足见国学之广博与深厚。可以这么说,国学是华夏文明之根,中华儿女之魂。

从大的方面来讲,一个没有自己文化的国家,可能会成为一个大国甚至富国,但绝对不会成为一个强国;也许它会强盛一时,但绝不能永远屹立于世界强国之林!而一个国家若想健康持续地发展,则必然有其凝聚民众的国民精神,且这种国民精神也必然是在自身漫长的历史发展中由本国人民创造形成的。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华巨龙的跃起腾飞,离不开国学的滋养。从小处而言,继承与发扬国学对每一个中华儿女来说同样举足轻重,迫在眉睫。在现今社会,崇尚国学,学习国学,更是提高个人道德水准和建构正确价值观念的重要途径。

近年来,国学热正在我们身边悄然兴起,令人欣慰。更可喜的是,很多家长开始对孩子进行国学启蒙教育,希望孩子奠定扎实的国学根基,以此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和价值观。欣喜之余,我们同时也对中国现今的文化断层现象充满了担忧。从“国学热”这个词汇本身也能看出,正是因为一定时期国学教育的缺失,才会有国学热潮的再现。我们注意到,现今的青少年对好莱坞大片趋之若鹜时却不知道中国传统社会规则和道理标准,新世纪的大学生能考出令人咋舌的托福高分,但却看不懂简单的文言文。这些现象一再折射出一个信号:当今社会人群的国学知识十分匮乏。在西方大搞强势文化和学术壁垒的同时,国人偏离自己的民族文化越来越远。弘扬经典国学教育,重拾中华传统文化,这样的需求已迫在眉睫。

泱泱大国,巍巍华夏。生于盛世的中国,我们骄傲,自豪!作为新时代的教育工作者,我们更有责任和义务教书育人,多读书,读好书,丰富自己的认知水平,更好的培养我们的下一代,使之积极投身于社会建设,用实力诠释中国梦,回馈祖国,让祖国更加繁荣昌盛。

标签:智囊智慧

相关文章

热门阅读
最新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