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艺术随想录》读后感
2020-10-21 14:27:14 101
最近读了李希贵老师的《教育艺术随想录》这本书,每读完一本书都有不一样的收获,当然从这本书中我也学到了一些新的教学理念,一些新的教学智慧。
给学生反思的机会——作业簿上面的红“?”。在实际的教育教学中,我们通过批改作业来评价学生听课的效果,往往是对的打个“√”,而错误的画一个“×”,有的时候为了引起学生的注意我们会不知不觉地把这个“×”放大,我们只知道作业簿上那一排排鲜红的“√”,对学生是一种赞赏和鼓励,殊不知作业簿上屡屡出现的“×”,对学生的自尊心却是一种无声的打击。在这本书中提到了将“×”变为“?”,红“?”既指出了学生的错误,又使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怀和激励,鼓舞他们克服眼前暂时的困难,将一个个红“?”变成红“√”。红“?”还包含了教师对学生的一种期待和暗示,暗示学生可以改变自我,相信学生有能力使作业簿上的“×”消失;同时也表达了教师期待学生从今天做起,改正作业簿上错误的愿望。
打破思维定式,重新认识自我——建立错题统计簿。为了防止学生在曾经做过的题上屡犯错误,十一学校要求每一位学生为各科建立“错题统计簿”,抄录所有做错的题目,写上对原先错误症结的分析,然后再认真写上正确的解题思路和演算过程。要求及时积累,定期翻阅,每隔一个阶段或由自己或由老师帮助分析、总结。平时我对学生也是这样要求的,错题本每周收一次进行检查,但是发现整理错题质量不够高,学生意识不到整理错题的重要性,错题分析不到位,这本书再次让我意识到整理错题的重要性,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加重视错题本,并且慢慢引导学生养成整理错题的习惯。
培养协作精神,开拓学习新途径——合作学习与导生制。在学生中选拔部分学业优良,或者单科成绩优秀的学生作为导生,以自愿的方式与一名或几名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结成合作互助的关系,让他们充当小先生、小教师的角色,从而帮助大批学业不良的学生提高学习成绩。导生制体现了合作学习精神,能够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这种导生制其实就是平常所说的师徒结队,一位教师同时带几个班,精力是有限的,不能照顾到每一位学生,为基础弱的学生找师傅充分发挥学生的力量,让他们互帮互助,对于转化后进生的工作也有很好的帮助。师徒结队,在去年的教学中我采用了,效果挺好的,不足之处是后期工作我没有做好,监管不到位,学生积极性逐渐消失,所以今年我要吸取去年的教训,坚持到底,有始有终。
每次读书我们总会有意想不到的发现,读教育教学类的书籍,向智者学习,学习他们优秀的教学经验,变成自己的东西运用到教学实践中,我们可以少走弯路,让自己变得越来越优秀!
标签:教育艺术随想录
- 上一篇:读《苏东坡传》有感
- 下一篇:《孔子的洒脱》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