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共鸣社 >读后感 > 正文

《穆斯林的葬礼》优质读后感

2020-12-09 11:56:45 35

若我又遇见你,事隔经年,我该如何贺你,以眼泪,以沉默。——拜伦《春逝》。这是一本看完令人久久不能平复的书,也是我唯一一本请求家长买的书。无论什么之于它都驱使我阅读多次,读懂的不懂的都萦绕在脑海里,牵动我神经末梢留下最后的悸动然后逝去。

《穆斯林的葬礼》优质读后感

《穆斯林的葬礼》虽然取了这样沉重的书名,却用了独特的视角,真挚的情感,丰厚的容量,深刻的内涵以及冷峻的文笔,讲述了一个穆斯林家族,六十年间的兴衰,三代人命运的沉浮,展现了两个发生在不同时代、有着不同内容却又交错扭结的爱情悲剧。通过塑造了梁亦清、韩子奇、梁冰玉、韩新月、楚雁潮等一系列栩栩如生、血肉丰满的人物,从宏观的角度回顾了中国穆斯林漫长而艰难的足迹,揭示了他们在华夏文化与穆斯林文化的撞击和融合中独特的心理结构,以及在政治、宗教氛围中对人生真谛的困惑和追求,展示了奇异而古老的民族风情和充满矛盾的现实生活。《穆》含蓄蕴藉,以细腻的笔触拨动来人的心灵,读的明白的,知道它确是本好书:读的不明白的,也知道它是本好书。

但你甚至不用担心是否会读不懂。因为我们是很幸运,有人比我们先读到这本书,他们让本没有路的途径,成了千万人脚下的道路。《穆》里面涵盖的内容就像圣代的《书院来信》那般真实,其所隐含的内容和思想,已有前人向世界解析,他们用自身所学,理解甚至解剖这本书里巨大的宝藏,让后来的人通过他们的隧道触到最近的作者并创造他们各自的《穆斯林的葬礼》。

《穆》中写了执念,在作者眼中,有些东西本意良好,却因人的执念而失真。比如宗教:穆斯林老人、姑妈等人代表了穆斯林的进取、宽容和善良;相比之下韩太太却因她的性格中的保守、专制和利己一面做错很多事,还将它们蒙上宗教的外衣,是非不辨,是其对立面。

《穆》在人物方面描写颇具笔力,例如开始出场的人物:韩子奇。作者将韩子奇这个人物塑造的经历和性格复杂。他早年忍辱负重(装回回,当徒工,翘客户),通过感悟遵照顾师傅的遗嘱开始经营玉器,后来跨过坎坷成为玉王;中年时期陷入感情纠葛,为保住已有的地位和财产不惜放弃爱人,性格中的弱点暴露无遗;晚年被家庭和事业的失败击倒,临终前却有所觉悟,检讨了自己一生的过错,通过忏悔获得内心的安宁。

《穆》中包含社会主义和五四精神(或很具有自由主义倾向的思想)。书中韩新月病危时,教师楚雁潮以列宁读杰克伦敦《热爱生命》的故事,鼓励她坚强面对死亡。两人合译鲁迅作品《故事新编》,从读《简爱》得到平等和自强的领悟,这是病重的韩新月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最后努力;也正与五四精神吻合。深受共产党思想影响的郑小京,对同学无私(比如让床位,批评上海同学讥讽农村同学的行为等),对组织热心,却也有禁锢干涉的一面。且书中也提及了文革对人的伤害,从一定程度上表示了作者的价值观并影响了主要人物的价值判断。而这样的精神在时间的长流里像铁杵磨成针那样剩了一场思绪,连着我的大脑和那个年代,中间穿隧着变化,来不及记得的碎片穿插在其中,就这样影响到了现在。

《穆》的文章线索—玉也必有用途。玉的文化博大精深,是善的象征,却因为价值高被人觊觎,在这其中:顾老师傅以玉理做人,光明磊落;蒲授昌唯利是图,砸玉求利,被人不齿;韩太太私利心重,因玉器丢失逼死雇员,最终经济利益被剥夺;亨利和韩子奇热爱玉,同时也有私占之心,但破灭后能及时在思想上解脱,也算难能可贵;天星凭“好儿不承祖业”的志向,拒绝了国家对藏玉的巨額补偿,新的一代,有了新的向真向善的人生观。霍达通过塑造各类人物对玉的行为和态度,细腻地展现了其性格特点,从而使人物形象更加生动趋于真实,使人性更多曝露,引得后人唏嘘。

有人以民族史诗模式的文学为标准,把《穆》贬得一文不值,但我认为,《穆》既然不是民族史诗,就不该再硬性使用这套标准去评价它。《穆》语言方面,戏剧化的人物对话可能让一些读者不适应,我这里赞同曾经看过的一个解答:霍达受了英国戏剧家莎士比亚的影响;而与之相符的是小说中也多次提及《哈姆雷特》和《罗密欧与朱丽叶》。

我们闻着《穆》的名誉的香气,分食着没有大小的蛋糕,阅读的每个人心里的哈姆雷特浮在眼前,指着这里那里分析出这样那样的思维场景,使得一场又一场的再现。而这就是属于你独身一人《穆》。

《穆》带给我的震撼一直动荡在心底,即便多年后的现在,我对它的具体内容不再熟知,不再清楚的记得那玉斋的模样,又或是哪个街道有人来过又离开。但现在我想把它分享给你,会有人在我之后在这条街走过一遍又一遍,看这里的人又来来去去,感受源自思想文化的交流。 也希望后来的人爱上这样一个它,这样一个《穆斯林的葬礼》。

标签:穆斯林的葬礼

热门阅读
最新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