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共鸣社 >读后感 > 正文

现实主义长篇文学《儒林外史》读后感

2021-05-14 15:55:58 20

《儒林外史》是我国文学史上一部杰出的现实主义长篇讽刺小说,这部作品并不是冠冕堂皇的正史,而是摘伏发隐,透过生活细事揭示封建社会知识分子这一群体真实的生存状态和精神面貌。初读《儒林外史》时,体会着作者为那些被功名利禄所笼络,自甘堕落的士人群体的痛心。

现实主义长篇文学《儒林外史》读后感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世人皆说范进对功名的极度渴望,胡屠龙的趋炎附势,对他们嗤之以鼻,可谁又曾想过他们其实也是腐朽的科举制度的受害者!皓首穷经,是古时知识分子孜孜以求,并引以为荣的人生盛事,致使一大批人一味追逐功名利禄,忘了自我。在封建社会,世人的观念中,只有通过科举考试,步入仕途,才是光宗耀祖、造福后代之举。

“十有九人堪白眼,百无一用是书生”。作为一名数考不进、年过半百的老秀才,家里穷得没饭吃,他却手足无措,等母亲“吩咐”才慌忙出去卖鸡,老半天仍未能卖出。用他老丈人的话来说,范进就是“现世宝”,一心只为功名利禄,读书对他来说,仅是一块敲开荣华富贵之门的砖。只知道读书的范进,他的思想被禁锢,灵魂被束缚,没有什么实用的本领,饱受着“百无一用是书生”的舆论的压迫,连自己家人的吃饭都成问题,更不要说对社会的贡献了。而在封建社会,很多像范进这样的读书人,为了金钱,为了财富,他们可以废寝忘食地读书,可以从黑发垂髫考到白发苍苍。而这些人,即使读一辈子书,也不会有半点知识可以转化成自身力量,如果范进没有中举,他将何去何从?他可能还会在科举的桎梏中挣扎下去,直到死去……

“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读书人范进无地位、无背景,从幼时开始一学,从二十岁开始他艰辛而曲折的科举之路,经过34年的折磨摧残,中举后喜极而疯。一旦中举,何等风光,以胡屠龙为首的这类人阿谀奉承溜须拍马,想通过“攀高枝”来达到不劳而获的目的,当范进穷困潦倒时,这些趋炎附势的丑陋嘴脸去哪里了?看上去滑稽可笑的范进,也有地方值得我们学习,他告诉我们矢志不渝的坚守是具备可行性的。在漫长的质疑和奚落中,范进承载着巨大的精神折磨,但他始终没有放弃自己的梦想,用一次次挣扎坚定地捍卫自己的梦想,面对一次次的失败,屡战屡败,屡败屡战,最终成功!科举已经废除一百多年了,但同样的现象却依然存在,很多人毕业后不找工作,一门心思考公务员,有的成功了,有的还在执着,此时的你还会扪心自问:“我的初心是什么?我的梦想是什么?”与其在公考路上挣扎徘徊,不如去创造更大的社会价值,勇敢肩负起时代赋予的重任,努力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梦想。

标签:儒林外史现实主义

热门阅读
最新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