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共鸣社 >读后感 > 正文

一部饮食男女的奇书《废都》读后感

2021-07-27 19:06:42 25

一部饮食男女的奇书《废都》读后感

《废都》是贾平凹创作的长篇小说,1993年首次发表并出版。以上世纪80年代古都西安为背景,记叙了以作家庄之蝶为代表的西京“四大名人”的生活。1997年获法国三大文学奖之一的“费米娜文学奖”。

《废都》是中国当代文学中一部饱受争议,毁誉参半的小说。这从它出版时的火爆,到后来的被禁,以及解禁后的被重新评判可见一斑。1993年,《废都》发表在《十月》杂志第4期,后由北京出版社出版。它被称为“中国当代知识分子的艳情小说”,全书40万字,其中性爱描写多达60余处。贾平凹以其独特而大胆的笔触,被冠以了“流氓作家”的称号。在当时的环境下,《废都》理所当然地被禁。然而不到半年时间,中国出现了数十种、1000多万册的盗版,这种现象本身就值得人们思考。伴随着思想的解放,16年后的2009年,《废都》由作家出版社再次出版,并重新获得了人们的审视。

小说有两条主线:其一是围绕《西京杂志》刊出一篇讲述西京四大文化名人之一作家庄之蝶和文化厅官员景处长有恋情的文章,并由此引出错综复杂的名誉侵权诉讼;其二是庄之蝶与唐婉儿、阿灿、柳月三个女人间的缠绵艳情。故事并不复杂,情节也非扣人心弦,是什么造就了上千万册的盗版,是什么引发了近30年的争议?我个人的看法:无非一个“性”字。

自古以来,中国便有了“食、色,性也”,“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的认知。但数千年的封建传统思想又让我们背负了“男女授受不亲”的精神枷锁,甚至“谈性色变”。中国人的性,隐忍,压抑,保守,不可告人。中国人对性的态度是羞涩的,模糊的,纠结的,矛盾的。与之相伴,是性知识匮乏、性安全意识不足带来的风险;是对世人尤其是女性残酷、苛刻的桎梏;是我们追求人间美好情爱的阻碍。于是,如何能做到“发乎情,止乎礼”,“乐而不淫”便成了摆在我们面前一道难解的课题。《废都》显然想在这方面进行探索,但它将落脚点放在了庸俗、堕落、不贞、不伦的男欢女爱之上,这应该是它饱受争议的最大原因。由此也不难想象,众多的读者就是冲着这份新奇、刺激的感官享受而来。在这一点上,我并不认可贾平凹先生的做法,但我佩服他的勇气。这无疑是一个“雷区”,一旦涉足,前途未卜,需要极大的勇气、技巧与智慧,更离不开周边环境的包容、理解、响应与引导。

两性之间岂止牵手这般简单

但废都绝不是因“性”而废!废都之废,映射了整个社会对道德的蔑视和对信仰的缺失。回望故事发生的年代,二十世纪80年代末,特别是90年代初期,是中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全面转型的特殊时期,对物质生活的追求空前高涨,甚至出现了不择手段的畸形发展。然而,人文基础的薄弱,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摒弃和践踏使人们的精神世界面临崩塌的风险。就像小说中的四位“闲散文人”:作家庄之蝶表面道貌岸然,却陷入不伦的情爱旋涡,为了官司不择手段,为了金钱落井下石;书法家龚靖元沉迷赌博,疏于儿子教育,最终精神错乱,吞金而亡;画家汪希眠利令智昏,伪造名画,最终身陷囹圄;艺术家阮知非贪图享乐,纸醉金迷,最终遭黑社会绑票,双目失明装上了狗眼。精神世界异常丰富的文化人尚且如此,普通百姓更加无所适从:研究员孟云房沉迷古代方术走火入魔,不能自拔;清虚庵的主持明慧身陷世俗,破戒堕胎;而唐婉儿、阿灿、柳月三个女人更是用得到名人的“喜欢”或攀附权贵来消除自卑感、满足虚荣心,她们的精神世界又是何等的可怜和可悲。

文化,中华民族血脉中永恒的基因

有了上面的认知,我大致明白了废都因何而废。在为“海淀坦博丝路文明艺术馆”撰写介绍时,我曾写到:如果说资本与科技造就了强健的身躯,那文化便是血脉中永恒的基因。难道不是吗?中华民族屹立世界数千年,正是得益于其光辉灿烂,源远流长,兼容并蓄,海纳百川的文化底蕴。一个民族失去了文化,将不可避免地变成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国家如是,个人亦然。以庄之蝶为代表的一干人等,正是因为丢失了文化的魂魄,才导致了精神圣殿的坍塌,从而造成了个人世界的崩溃。呼唤、继承、发扬优秀文化,不遗余力地提倡文化自信是我们这代人的责任和必须。废都废掉,皆因文化的迷失与堕落。我想,这也许是《废都》带给我的最大启示!

标签:废都

热门阅读
最新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