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共鸣社 >处世金言 > 正文

生气见人品,日久见人心,最能看清一个人

2021-08-18 11:05:53 50

往后余生,愿你我面对世事浮沉,少与烂人、事纠缠,少为不值得人生气,懂得豁达处世,戒掉情绪。

生气见人品,日久见人心,最能看清一个人

知乎上有这样一个热门话题:“如何能看清一个人的品德?”

底下有个高赞的回答:

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看他在生气时的态度,因为这人品的最低处,往往藏着一个人最真实的修养和人品。

的确,人在生气时,情绪最真,最容易暴露出真性情,也最能看出一个人真正的品德。

1、生气,见人品

俗话说:“生气见人品,日久见人心。”

要想看清一个人的人品,不是看他愉悦时如何待人处事,而是要看他生气时怎样待人处事。

有些人的人品,只是风平浪静时的伪装;有些人的人品,在极端情况下却始终如一的真实。

培根曾说:“对于一个人的评价,不可视其财富身份,更不可视其学问高下,而是要看其真实的品德。”

有位德高望重的教授,很多人都慕名来听他的课,每次他的公开课都挤满了人。

有次,他在课上给大家讲中国古代礼仪时,有个听课者举手发言。

教授本以为是来提问题的,不料那个听课者,不仅诋毁古代礼仪,还指责教授浪费教育资源,没事去研究繁文缛节,言语骂的非常难听。

教授站在台上非常的尴尬,在场的同学们都听不下去了,都以为教授会生气的让那个听课者滚出去。

但他清了清嗓子笑着说:

“这位同学或许是第一次来听我的课,我不知道你是因为什么来听,但我相信你愿意来听,这堂课就有它的价值。

如果你实在接受不了,可以选择不听,毕竟在座还有很多人想听,你说是不是呢?”

这番话,让那个听课者面红耳赤,低头匆匆地离开教室。

弘一大师说:“人之谤我也,与其能辩,不如能容;人之侮我也,与其能防,不如能化。

一个人,不管有多愤怒,始终能保持基本的修养和礼貌,人品自然不会差。

有人说:“一个人在盛怒和利益受损时,最容易看出人品。”

《甄嬛传》中的华妃,倚仗着年家军功赫赫,哥哥深受朝廷依仗,自己得宠,便在后宫嚣张跋扈,稍不如意便发脾气,动不动对身边的人非打即骂,甚至害人于非命。

表面上人人都怕她,其实背后都心存怨恨。

所以当年羹尧失势,她被打入冷宫,立马遭受“墙倒众人推”的滋味,不仅翻不了身,还断送了自己活下去的机会,最终撞墙自杀。

人品不好的人,容易被情绪控制,喜欢将情绪发泄在别人身上,以此宣泄心中的怒火,因此容易得罪人,也易断了自己的后路。

真正人品好的人,即使再生气,也能理智地就事论事,不会稍有不顺心就发脾气殃及无辜,更不会自私的只顾自己宣泄情绪,他们待人始终真诚,这种人最值得深交。

人品,是一个人要求最低,也是最硬的底牌。人品好的人,福气才会好,路自然也会越走越宽。

2、生气,见修养

曾听过这样一个笑话:有宿仇的两人狭路相逢。

其中一人蛮横地说:“我从不给狗让路。”

另一人却微微一笑,侧身让道:“我正好相反。”

人生在世,不顺心之事常有,而人在生气时,最易失去理智和控制,所以生气时,最能看出一个人真正的修养。

有些人在生气的时候,容易对人发火撒气,甚至把怒气发泄在不相干的人身上,不顾别人感受的人,这样的行为很没有修养。

而有些人,即使再愤怒,也会管住自己的嘴巴,不会对别人恶语相向,让自己失了分寸和风度,保有基本的素养。

一生气就翻脸的人,修养好不到哪里;生气时仍有教养的人,修养不会差。

杨绛在《走在人生边上》写过这样一个事情:

钱钟书写《围城》时,杨绛的三姐怜惜她独自承担家务太过操劳,便找了十七岁的女孩阿菊帮忙做家事。

本是好事,却没想到阿菊做事笨手笨脚,未能省事,还让杨绛生了不少气。

一次晚餐,杨绛刚坐到餐桌前,就听女儿阿圆慌张地从厨房跑出来,大声喊道:“娘,不好了!快!”

杨绛飞奔到厨房,看到如面盆口粗的火柱子熊熊燃起,离房顶只一寸两寸了。

她挨出厨房拿起洋瓷罐,往火源处一盖,火苗渐渐平息,大家悬着的心才平静下来。

最后,厨房被烧黑了,没有热透的剩菜,一家人还是凑合着吃完了。

事后才知道,原来阿菊为了省事,从洋油箱往洋油炉灌油时,没有插上漏斗,结果溢出来的油遇到火苗瞬间被点燃。

虽然这件事让杨绛实在生气和头疼,但对于偷懒犯错的阿菊,她没有去指责,只是庆幸没有造成严重后果。

有人说:“不会生气的人是愚者,不生气的人才是真正的智者。”

有修养的人,就算真的被气到,对人、事依旧能宽容大度和沉着冷静。

因为,他为人处世的态度、品行伴随着长年累月的积累,已经成为了一种习惯,融入在他随口说的一句话,日常的细小行为之中,不会因为各种因素而改变或者丢弃。

生气时懂得控制情绪,恰当的表达愤怒,遇事不迁怒,懂得善待他人,懂得舒服待人,才是一个人最高级的修养。

3、生气,见度量

《燕山夜话涵养》言:“君子忍人所不能忍,容人所不能容,处人所不能处。”

清朝康熙年间,有个叫张英的大官。

一天,他的家人和邻居因为“两家间的三尺地”发生冲突,老夫人修书向张英“告状”。

张英看见书信之后回复道:“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人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张老夫人看到之后非常惭愧,命人把院墙后移三尺,邻居见此也惭愧地后移了三尺,“六尺巷”因此得名。

本来狭隘的路,因为张英和他家人的谦让,一下变得宽敞起来,同时也平息了争端。

峨嵋山灵岩寺有副对联写道:

“开口便笑,笑古笑今,凡事付之一笑;大肚能容,容天容地,于人何所不容。”

做人要懂得心胸宽容,礼让他人,不要为了一些利益与别人争执不休,结下仇怨,这样对人对己都没有好处,而肚量大、心胸宽,遇到冤家也能与之和平相处。

曾国藩和左宗棠,二人作为同僚几乎天天争吵,甚至左宗棠多次弹劾曾国藩,但当左宗棠在西北作战时,只有曾国藩不遗余力的支持他。

曾国藩失势时,几个同僚都在羞辱他,可等到他官复原职后,他却始终没有对羞辱他的同僚报复。

曾国藩认为:“士有三不斗:勿与君子斗名,勿与小人斗利,勿与天地斗巧。”

不计较,就不会树立太多的敌人,就能节省大量的时间,精力充沛地做自己想做的事。

有些人生气时,就会提旧事,翻旧帐,用最恶毒的语言抨击对方;而有些人即使生气,也不会旧事重提,不会斤斤计较,不咄咄逼人,懂得宽恕原谅,这便是个有度量的人。

一个人的脾气能影响到他的一生,为人大度,能够管理好自我情绪,不被他人影响,这便是一个有气度的智者。

4、活得通透的人,早就学会了不生气

屠格涅夫曾说过:“凡事只要看得淡些,就没有什么可忧虑的了。”

记得历史上有一段很著名的对话。

昔日寒山问拾得曰:“世间有人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恶我、骗我,如何处置乎?”

拾得曰:“只是忍他、让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待几年,你且看他。”

不难发现,那些厉害的人,几乎都有一个共同的特质:喜怒不形于色,他们不会因为外在的事物而轻易的让自己情绪的波澜。

生活中,如果遇到诽谤或侮辱,与其和他争得面红耳赤,降低自己的格局,不如不去理睬,任他尴尬;

如果遇到欺骗或轻视,与其小心提防和埋怨,不如默不作声的把事情处理好,让看轻你的人无话可说,这才是对一个人最高段位的打击。

不生气,并非是降低自己的底线,忍气吞声,而是懂得将军有剑,不斩苍蝇,但在触及底线时,会以坚韧积极的心态与其过招。

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如果错在你,那么你没有资格生气;如果错在别人,那就没有必要生气;如果没有对错,又何必纠结不清。

标签:人品人生智慧心态正能量

热门阅读
最新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