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他人苦就不要劝人大度
2021-12-17 16:04:45 48
不知他人苦莫劝人大度是什么意思?没有经历过别人的苦难,就劝人大度其实是一种伪善良,有些人自诩为道德高尚,随意指责别人的行为,不知前因却来定义后果,遇到这样的人尽量要远离,别人没有资格要求你去宽容。
有人问蔡澜:“与人报仇,是报好还是忘记好?”
蔡澜回答说:“三年不晚,有得报就报。”
现实中,总会碰到一些“道德君”,总喜欢借着劝慰别人,来显示自己的宽容大度。
但不是所有伤害,都能被原谅。
有一种伪善良,叫劝别人要大度,这种人一定要远离。
真正的善良是,未经他人事,不随意说教和指责,不己度人。
1、未知他人苦,别劝人大度
鲁迅先生曾说过:“损着别人的牙眼,却反对报复,主张宽容的人,万勿和他接近。让他们怨恨去,我一个也不宽恕。”
电视剧《都挺好》中,苏明玉的父母重男轻女,从小父母不待见她,二哥苏明成更是欺负她到大的,且从未有人阻拦过。
有次,二哥为了老婆,丝毫不手软的把她打成重伤,住进了医院。她直接报了警,把二哥送进了监狱。
可是报警后,所有人并未关心躺在病床上的她伤势如何,站在她的角度安慰她,反而关心如何把苏明成放出来,还劝说她要大度,要学会原谅。
她父亲更是说:“他俩从小打到大,兄妹打闹,怎么还动用警察了!”
人性中常有这样的现象:
很多人,总喜欢以自己的道德标准,没有经历别人的人生,就随意评判和指责他人,然后自以为是“圣人”而感到莫名优越感。
可你只看得到表面伤,却对其内心的伤痛永远无法感同身受。而且,你的说教也许已经给对方造成了二次伤害,你的行为正在往对方伤口撒盐。
梵高说:“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团火,路过的人只看到了烟。”
虽说时间能治愈一切,但其实,时间能愈合皮外伤,却无法治愈入骨痛。而且不是所有伤害,都可以风轻云淡的说句“大度点”,就能被原谅的。
有位七十多岁的老师在最后一堂课上,跟学生分享了自己的经历:
他刚参加工作的时候,被一个学生造谣诬告,事态严重不仅导致他失去工作,还被打断一条腿,妻子也弃她而去,人生陷入最绝望中。
后来,事情得以澄清,他瘸着腿重新站在讲台继续教育事业,只是再没娶妻。
老师说,他原谅了当年伤害过他的所有人,唯独那位诬告他的学生。
那位学生曾无数次登门忏悔,老师对他说:“你不要再来了,我不恨你,但绝对做不到原谅你。”
正如陶勇医生,在被砍伤恢复出诊,采访时被问是否会原谅对方?
他说:“我能理解,但不能宽恕。不把自己埋在仇恨中,不代表我可以宽容他、谅解他。
如果我轻易原谅了他,对于医生本身,是不公平的,这也是对其他医务工作者的道德绑架。”
《尸子》中有云:“恕者,以身为度者也。己所不欲,勿加诸人。”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把尺子,看不见摸不着,却总是不由自主的捏着它去丈量别人的生活。
可人生观不同,处世的标准各异。每个人的生活都是一笔糊涂账,我们能把自己糊涂账里的酸甜苦辣理清,就很是能耐了。
没有经历别人的人生,没有参与别人的生活,就不要妄自用自己的尺子去丈量别人。
不知人苦,莫劝人大度;知人苦,勿评人,是对人最起码的尊重,也是为人处世的智慧和修养。
2、劝人大度,是最大的刻薄
网上有个词,叫做“中国式宽容”。
大概是说,即使对方是错误的,即便你受到伤害,总有人要找些理由来原谅出错的人,如果你不接受,就是不懂宽容,还会说你戾气重。
曾看过档调解节目里,一位84岁的老奶奶想通过节目寻找28年未见孙女的下落。
可当记者找到孙女,说明缘由后,她却拒绝与奶奶相见。
分离的真相才被揭开:原来老奶奶的儿子在28年前去世,留下一笔抚恤金和房产。老人想独占遗产,便狠心将儿媳和孙女赶出家门,任由他们自生自灭。
28年来,母女俩相依为命,吃尽苦头,老人却从没找过他们。
如今,老人年纪大了,怕无人给自己养老,这才想起要“找回”孙女。
当记者问起这件事,老人装傻不承认错误,还以自己年纪大,博取同情。
而节目组还在从中调和说道:
“不管你们之间发生过什么矛盾,都已经过去这么多年了,老人对你的爱是毋庸置疑的,希望你能够用宽容平和的心态对待老人......”
听过一句话:“发生在别人身上的是故事,发生在自己身上的就是命运了。”
这种没有原则的劝慰,比利剑还伤人,是人性最大的刻薄。
知乎上有个问题:“对于那些总是劝你大度一点的人,你怎么看? ”
其中有个回答:“十分虚伪。
我的痛苦你置若罔闻,等我要维权的时候你跳出来了说我不大度,劝我放下?
你一句“都是小事”,你知道这事对我影响有多大么?!”
你没有感同身受过的经历,或许对你来说是件云淡风轻的事,但对于他人来说,却可能是压垮生命的最后一根稻草。
《二十不惑》中有一幕戏剧性的“催债”情节:
姜小果好心借给了王薇300块钱。
在小果缺钱的时候,她想找王薇要回这笔钱,可王薇却哭穷还谴责她不该问自己要钱。
更可笑的是,条件比她还优渥的室友,不仅不谴责借钱不还的人,反而指责姜小果咄咄逼人说:
“王薇这么困难,帮帮她怎么了,能不能善良点。”
作家桔子树说:“这世上总有一些貌似宽容实则苛刻的人,他们最擅长慷他人之慨,表达自己的慈悲。”
即使经历相同,感受也不同,而且每个人的底线也不一样,不是所有的劝慰都是善良的。
能原谅的,不劝也会原谅,不能原谅的,劝了也无法原谅。
虽然,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们终会原谅那些曾经伤害过我们的人,但这不是要求受害者必须大度的理由,只有当事人才有资格决定自己是否“大度”。
很多时候,你自以为是的“善良”,只是感动了自己,却是对别人的另一种伤害。
对于总劝别人大度的“好人”,趁早远离才是明智之举。
3、有一种善良,叫别劝委屈的人“宽容”
在综艺《令人心动的offer3》最新一期里,高尚和刘畅两人因患者回访,写报告考核一事起了争执。
回访前,带教的老师有建议两人最好一起回访,刘畅打算按照老师的做,但高尚以时间不够为由,坚持分开。
后来,高尚的报告做得不太好被批评,他觉得是两人之间的沟通有问题,还向刘畅发火,觉得她做了很多多余的事情。
当高尚离开去拿电脑,刘畅收拾东西终于委屈的哭了。
这时其他三位男组员看到了,立马安慰说:“别哭,我陪你哭。”
当刘畅说自己就是憋屈太久,想吐槽一下,三位组员均说:“可以,吐!”
面对他俩的矛盾,三位组员没有去评理,也没有说“宽容点,”“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等类似劝慰的话,反而是认真倾听,还以开玩笑的方式调节氛围,一下子化解了尴尬。
弹幕评论说:“这群男生太暖心了,真的圈粉了!!!”
很多时候,适当保持沉默,共情比劝慰式说教更容易让人接受,更能安慰人。
不知全貌,不予置评,未经别人苦,不苛求别人,才是世间难得的善良。
这种善良,可以是安慰,可以是沉默,但唯独不能是别人受委屈时还劝人要宽容。
作家杨文曾有这样的经历:有次,她和朋友坐火车旅游。
一位母亲带着女儿,没有和她商量,直接坐到到她位置说:“我带着小孩不方便,用上铺换你的下铺。”
杨文见她如此态度,有点生气说:“能不能先问一下别人啊?”
这时,中铺一阿姨却插话了:“人家带着个小孩也不容易,你就换一下吧。”
她无奈道:“我没说不愿意,只是不喜欢被强迫。”
结果那阿姨却来了句:“现在的年轻人,真是不近人情。”
她说:“那好,下铺让她们睡,阿姨你睡上铺,我睡你的中铺。”那阿姨立马拒绝了。
生活中,有太多这样的人,只要不涉及自己的利益,就站着说话不腰疼,喜欢劝说受委屈的一方要宽容大度,但是自己却做不到。
这种“善言”,这就好比你轻描淡写地和痛苦中的人讲“你那个痛不算什么,我的才是痛”一样。
很喜欢柴静在《看见》中的一句话:“人怎么才能宽容呢?宽容的基础是理解,你理解吗?”
人生实苦,每个人都有自己人生中的难要渡,其中的酸甜苦涩,只能靠自己调和。谁都没有资格擅自干涉他人,劝人大度,也都没有必要委屈自己假装大度。
真正善良的人,从不会盲目劝别人宽容,劝别人让步,强迫干涉他人的决定,而是理解他人所做的任何决定。
即使做不到感同身受,至少选择宽容和慈悲;即使没办法给予很好的解决方法,但是能管好自己的言行。
凡是自己未经历的,不强加于人,不把自己当圣人轻易揣测和指责别人,尊重每个人的人生观,这才是一个人最高级的善良。
- 上一篇:一个人命好都有什么特征
- 下一篇:心情不好不想工作该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