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道德经》读后感
2020-10-22 10:59:41 37
最近读老子的《道德经》才深刻领悟了“上善若水”的真正含义,它真正涵盖了我们中华民族人格和文化修养的标准。
余秋雨说文化的最终目标,是在人世间普及爱和善良。人人在心里藏下了一份对爱和善良的期盼、向往和憧憬,看到“上善若水” 的壁画,心里也跟着柔软起来。
什么是“上善”,就是最好的善良,最大的善良,最上等的善良,它就像水一样。在没有读《道德经》之前,我就理解到这里,真的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读了《道德经》以后才真正的豁然开朗,其实水的最大的善良是在于“善利万物而不争”,水就像天地一样滋养万物而从来不争功,这才是“上善若水”的意思。理解到这里其实还是不够深入,老子又列举了水利万物而不争的七种做法来让我们来效仿,我们只有真正理解了这七善,才算真正理解了“上善若水”。
“居善地”,不管这里的土地多么贫瘠,多么荒芜,只要是水去了就会慢慢把它改变过来,它会使贫瘠的土地慢慢有了绿色,有了生物,就是沙漠也会慢慢变成绿洲。他告诉我们,不要抱怨你的生活环境,要用你自己的善德去一点点改变他,环境也好人事也罢都会因你的善而改变的更好,还有“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它告诉我们的是做人做事不要太计较,心胸要宽广,心小了世界就小了,要仁慈,没有分别心,要诚信,要能做事而不争功。我们看潮涨潮落,雨雪霜露,按天时而动,水告诉我们事物的发展都有其一定的规律性,所以说要做到“上善若水”,就要学习水的七善,总结起来就是要利万物而不争,君子修养德行就在于此,中华文明也在于此。
标签:道德经
- 上一篇:冰心《寄小读者》读后感
- 下一篇:《小马下南洋》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