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共鸣社 >读后感 > 正文

感恩美好《我与地坛》读后感

2021-06-27 10:05:05 11

感恩美好《我与地坛》读后感

前几天,老铁推荐我看《我与地坛》这篇散文,主要是我与主人公(也就是作者史铁生)有类似经历,说心里话,虽然这篇散文很短,但我的确没有完整的阅读。主人公在18岁就上山下乡插队,20岁左右就双腿瘫痪,后来又患肾病并发展到尿毒症,靠着每周3次透析维持生命,后来当上作家。作者还自嘲自己的职业是生病,业余在写作。面对命运的突然打击的时候,他在震惊、痛苦之余,内心对命运的不公充满着怨恨,但当他一旦把目光从自己投向别人时,在他再看看周围的人群,他发现每个人都有自己需要面对的命运,而每个人的命运都布满了坎坷,只是呈现出不同的方式而已。进而他发现了生命本来就是不圆满的,在于自己的选择和抗争之中,只有勇敢地面对命运的残缺,挑战命运,才能体现出生命的价值来。史铁生的这篇散文让人学会了感恩,更学会了坚强。

我与主人公有相似的病情。作者在“活到最狂妄的年龄忽地残废了双腿”,他体验到了更多的人生的痛苦,但他依然在命运中挣扎时,找到地坛,在这里度过了一个又一个春、夏、秋、冬的轮回,深刻地感受每一个季节的特点,体会每种人生的价值。我是在50岁的时候,因身体各部位逐渐在“冻僵”,不得已也坐上了轮椅。

我与主人公有相似的母爱。作者母亲早在四十九岁时,就因突发疾病离他而去了。母亲在世的时候,作者并不理解母亲,而在母亲逝世后,在悔恨中作者开始去理解母亲的痛苦,理解一个母亲的角色定位。“多少年来我头一次意识到,这园中不单是处处有过我的车辙,有过我车辙的地方也都有过母亲的脚印”,字里行间却都透露着淡淡的忧伤、自责,更有对已故母亲的缅怀。2019年1月1日,我的母亲因心梗意外离世的消息,非常意外非常悲痛,但更多的是自责。

我与主人公有相似的感受。“我一连几小时专心致志地想关于死的事,也以同样的耐心和方式想过我为什么要出生。这样想了好几年,最后事情终于弄明白了:一个人,出生了,这就不再是一个可以辩论的问题,而只是上帝交给他的一个事实;上帝在交给我们这件事实的时候,已经顺便保证了它的结果,所以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一个沉重的话题,却被作者以一种轻松的比喻那么淡然地看破一切的解释完毕,这其中的虚无感与那种处之淡然的感觉就这样渗透在文字当中,原来死亡不过如此啊,还可以被比喻为一个节日。实在是太难受了,但又一时死不了,我曾经平均每天几十次有这样的想法,以一种什么方式去死。好在我已经实现了自己定下的生命确保、努力、奋斗目标。

由于我与作者有差不多的病痛折磨,好些人感受不到作者的心情,或许我能感同身受。作者始终保持着清醒的头脑,他努力的克制自己,于是他遇到了地坛,也可以说是地坛找到了他,亘古不变的景象转化为内心的震撼,遍地的萧条,却让内心孤独的他通过这篇散文中留下了挫折、创痛、悲愤、绝望的痕迹,比如“园子荒芜冷落得如同一片野地,很少被人记起。”

我有很多比作者幸运的地方,不仅被很多亲朋好友关注关怀着,我还有“以人为本”的工作单位。但与作者一样我也是不幸的,平均每天11个小时坐在沙发上,11个小时躺在床上,2个小时坐在轮椅上,四肢全力都无法支撑身体,腰部无法支撑上身,脖子无法支撑脑袋,吃喝拉撒睡都极其困难,寝室难安、夜不能寐、坐卧不宁,提别是最近,病情加重很快,渐冻症的各种“并发症”已经全部显现,全身各部位的力量都在不断萎缩,关节和肌肉疼痛、脖子发梗、打个喷嚏肚皮都疼得要炸、呼吸困难、伸个懒腰或者打个哈欠全身肌肉就像撕裂般的疼痛,躺在床上需要不断的翻身,翻个身就会全身大汗,几乎所有功能即将丧失,全身逐渐被“冻僵”,病魔步步紧逼、寸步不让。有人也问过我,如果人生可以重来如何选择,但想想十万分之一的“幸运”撞到了自己头上,人生也不可重来更不会重新选择,我认为这一生95%还是满意的,也许这是命运对我最好的安排。就像有位大哥在我的美篇《愿岁月静好》中的留言一样:哪有岁月静好,是有人在为你负重前行!感恩那些为岁月静好负重前行的人!

标签:感恩我与地坛

热门阅读
最新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