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共鸣社 >读后感 > 正文

幼儿教育经典名著《童年的秘密》读后感

2021-06-23 12:24:29 52

《童年的秘密》是一本经典的幼儿教育名著,它风靡全球80多年,被译成几十种文字,至今仍在全球百余个国家、千万所学校推行!作者是大名鼎鼎的玛丽亚•蒙台梭利,她是20世纪享誉全球的意大利幼儿教育家、蒙氏幼儿园——“儿童之家”的创办者,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誉为“教育和世界和平的伟大象征”。她的教育思想对世界各国的幼儿教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促进了现代幼儿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幼儿教育经典名著《童年的秘密》读后感

《童年的秘密》是一本了解儿童发育和成长秘密的最生动的著作,全书分为精神的胚胎、新教育、儿童与社会三大部分。阐述了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幼儿教育的原则和方法,提出了“敏感期”这一重要的早教概念。蒙台梭利提出教育要以儿童为中心,与儿童发展的敏感期相吻合,主张为儿童营造良好的环境,注重感官教育,重视引导儿童主动学习、建构完善人格。并得出结论,要理解孩子、尊重孩子,不要压抑孩子,要根据儿童身心发展规律提供帮助。

这本书虽然是100多年前的蒙台梭利女士写的,但是今天我们来读这本书一点都不过时,书中说的100多年前欧洲的这些家长们对待孩子的方法,和我们今天很多家长对待孩子的方法几乎没有什么差别,而这些方法都是需要得到矫正的。中国著名儿童教育专家李跃儿认为这本书的教育思想能风靡整个世界,主要在于她发现和揭示了儿童成长的本质规律,为教育孩子的父母和从事教育的工作者提供了很好的指导。

我开始捧读这本书的时候,发现内容有些难懂,需要多读几遍才能理解,但细细品读了之后,发现这本书一字一句间都隐含着深刻的教育价值,接下来我将从以下三个方面分享读这本书的感悟:

一、发现儿童“秩序感”的秘密,贴近儿童

读到第八章“秩序敏感期”这一章节让我感触非常大,我明白了很多孩子身上存在的问题并不是现在造成的,而是在敏感期时造成的。蒙台梭利认为“儿童天生具有秩序感,成人不应以自己的意志去打乱这种秩序“,一旦打乱了这种秩序,孩子就会做出反常的行为。书中说到:”秩序敏感期的存在也许可以通过儿童的阻碍更清楚地表现出来,而且很可能大部分孩子发脾气的行为都和敏感期有关。”(P52)

举一个例子,我教小班的时候一位刚入园的小女孩在娃娃家游戏时突然发脾气大叫起来,配班老师连忙过去问她怎么了,没想到她反而大哭起来,一边拒绝老师的安慰一边哭喊:“抱枕,抱枕”!配班老师一时间手足无措了。见此情景,我便走过去一边安慰小女孩一边看了看,发现一个抱枕放在了娃娃家的小床上,那原本是小沙发上的抱枕,我把抱枕放回了小沙发上,小女孩顿时停止了哭闹。这个例子显示出儿童本能秩序感的强烈程度,一件东西放错了位置就严重地打乱了这个孩子关于抱枕应该放在沙发上的记忆模式。而往往成人不理解儿童,不明白儿童哭闹的原因,则认为儿童是没有缘由地“发脾气”。但这其实是儿童内心所建立的“内在秩序感”作用的结果,当这种秩序被打乱,儿童就会变得十分焦虑。

对孩子来说东西总应该放在它应该放的地方,秩序感包含认识每件物品在环境中的相关位置,并且记住每件东西应该放在哪里(P52),这就是儿童对秩序的敏感性。所以把握儿童心理发展的敏感期非常重要,它能帮助我们发现儿童“秩序感”的秘密,更加贴近儿童。

二、发现儿童“表达爱”的秘密,理解儿童

书中《爱的智慧》这一章节蒙台梭利提到:“不仅是成人对儿童拥有爱,儿童对成人也拥有爱,真正有爱的是儿童。”(P104)只是这种爱常被成人无意识地打断。书中列举的孩子与父母的例子如此的熟悉,很多家庭经常出现这种情形。例如:周末,本想好好地睡一觉,可一大早就被孩子叫醒了,你是不是也会觉得有点烦呢?我们来听听蒙台梭利是怎样说的:“早晨,儿童进入父母的房间唤醒他们,这是件令父母极烦人的事情。可是,如果不是爱,还有什么东西会使一个孩子一起床就要来找父母呢?黎明,当一个孩子去找他的父母时好像在说:“天已经亮了,是早晨了!快迎接美好的一天吧!”可是,父母抱怨说:已经告诉你多少次,不要一大早进来吵醒我们!”孩子回答说:“我没有吵醒你,我只是想亲你一下”。孩子走到父母跟前,不是为了去教导他们,而只是去看他所爱的那些人。”(P105)读到这些文字,大家心里面是不是也觉得被孩子叫醒也很温暖。蒙台梭利对儿童的细微观察和心理探究是那么的敏锐,引发我们深思:我们真的了解儿童吗?真的明白孩子的心里在想些什么吗?我们试着转换一下角色做个孩子,以儿童为师,发现儿童“表达爱”的秘密,让我们也拥有“爱的智慧”。在平时与孩子的交往中,我们作为教师要充分理解儿童,善于与孩子沟通,感受孩子对我们的爱。孩子对我们教师表达爱的方式不尽相同,例如有时外出学习回来,孩子会突然过来抱抱你,不停追问你去哪里啦?有时你写字画画的时候孩子会主动帮忙递上笔,我们要善于倾听孩子、关注孩子,并回应孩子的爱。

三、发现儿童“探索者”的秘密,等待儿童

书中第十八章“儿童的教育”指出:“新教育最主要的目标就是发现儿童和解放儿童。“(P109),蒙台梭利认为“儿童是一个发现者,在探索适合自己的行为方式上,他是一个不拘泥于规则,而且表现极为出色的生命。”(P98)。成年人不应该成为儿童独立自由活动的障碍,也不要替儿童完成那些有助于他们成熟的活动。作者在书中写到:“当孩子动作缓慢时,成年人就会认为必须要出手干预,亲自代替孩子做事,可是,成年人这样做并非有助于孩子的心理需要,而是代替孩子去做他们希望自己做的事情,这会妨碍孩子的行动自由,会给孩子的自然发展带来障碍。”(P89),如成人看不惯孩子慢吞吞穿衣服、系鞋带,就会代替孩子完成。孩子摸索着穿衣服时,他的节奏跟我们是不一样的,他在慢慢探索学习,他的节奏就是这样慢,可能扣子还会扣错,但这正是孩子探索学习的最佳时机,但是有些家长为了孩子能够跟上自己的节奏,就会说“我来”,直接替孩子穿好,阻碍了孩子的成长。成人用自己的行动取代儿童的行动不仅仅表现在行动方式上,还表现为通过暗示把自己的意识渗透到儿童的意识中,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儿童,根本不管孩子的感受和想法,显然没有尊重儿童的个性。“如果一个成年人如此行事,即使他坚信自己对儿童充满热情、爱,以及拥有为儿童牺牲的精神,他仍会在无意识中压抑儿童自身个性的发展。”(P18),所以成人要遵循的行为方式应该是放弃自己的优势,放慢自己的节奏,使自己更适应儿童发展的需要。

解放儿童,给予儿童“自由”,便是给予儿童成长与发展的广阔空间。我们作为教师必须给予孩子真正的“自由与自主”,让孩子充分按照自己的意愿去探索去发现,善于发现儿童“探索者”的秘密,让儿童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人。

教育就是“等待每一颗种子发芽,向下生根,向上生长,不急不躁、静待花开。”蒙台梭利教会我们要遵循儿童成长的本质规律,发现儿童、尊重儿童,用教育这把密匙,揭开儿童成长的奥秘。

标签:教育童年的秘密

热门阅读
最新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