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共鸣社 >读后感 > 正文

初读《一次读懂社会工作》有感

2021-10-15 11:09:24 74

作为一名非科班出身的跨专业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把握程度相对甚浅,甚至对有些内容理解略有偏颇,初读《一次读懂社会工作》,确实感受颇深,受益非浅。本书以通俗易懂的言语,以社会工作概况、社会工作实务、社会工作伦理规范三部分向读者普及社会工作专业知识,传播社会工作专业理念,展示社会工作专业魅力。让我明白社工的情怀既要有温度,同时也要有深度,如同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受益的不仅包括服务对象,成长更多的是我们自己。

初读《一次读懂社会工作》有感

一、微光处处,未来可期

社会工作追朔至以圈地运动为背景的《济贫法》,再到著名的慈善组织会社和社区睦邻运动,再到后来布济时与葛学傅等学者将社会工作引入中国,但是我更倾向于它是与类似《礼记·大道之行也》中“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的“大同”思想相结合的产物,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工作。在当代社会,很多人并不了解社会工作,将社会工作者与志愿者、义工等混为一谈,更有甚者称之为拿工资的“雷锋”,社会工作与社会问题相伴而生,但是社会工作者要做的并不是单纯的提供物质帮助与专业服务,帮助受助者正确对待困难,努力克服困难,更重要的是“与民请命”,达到“助人自助”的目的,达到“造血式”扶贫的效果。正如书中蒋旨昂先生所言,发钱发物到真正需要的人手里,也不是真正的社会福利。不可否认的一点,与社会工作发展成熟的西方国家相比确实有些许差距,但是在当前新时代社会,人民需求日益多样化,急需解决的矛盾也会越来越多,就更需要社会工作存在。在疫情肆虐期间,社会工作者在心理疏导、情绪支持、保障支持等服务方面就已经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在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工作部署会议中也提出“要发挥社会工作的专业优势”,我坚信在未来中国社会工作专业会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社会工作者的地位也会越来越高。

二、持之以恒,情深之至

做一名优秀的社会工作者,我认为最重要的就是情怀。要有一腔热忱,满怀助人之心,赠人玫瑰,手有余香,没有热爱,就无法坚持,与书中“爱心妈妈”袁厉害、“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高淑珍等人一样,满怀深情,心存善念,常怀敬畏之心。除了有专业情怀之外,专业技术更为需要,二者相得益彰,相辅相成。掌握更多专业技巧,我认为自己更需要通过阅读书籍,查阅论文等多种方式来夯实自己专业知识基础,躬身实践。书中11个不同的社会工作实务案例,都运用了不同的专业方法,应该通过每一例具体案例学习不同的专业方法,学习尘肺病救助与康复中通过调查走访了解患者需求,学习汶川地震救援中资源的链接与平台构建,学习精神病患者康复的面谈技巧等。倘若不懂对症下药,一刀切,运用一套方法论,不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服务效果不仅大打折扣,甚至对专业发展会造成不良影响。

三、坚守初心,砥砺前行

心存善念,掌握专业方法,社会工作者还要坚守自己的职业伦理,以弱势群体利益为最高准则,廓清社会工作职业范围和边界,实现“帕累托改进”。在提供服务时,在既有的政策框架下,灵活变通,尽量跳出行政化思想桎梏,准确识别服务对象需要,按照轻重缓急决定提供服务的先后次序,秉持敬业、接纳、自决、个别化、尊敬人专业价值,在为服务对象提供切实服务同时,也不接受服务对象任何的私人回报,光纸上谈兵是不够的,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社会工作者需要掌声,也需要“面包”,对其福利待遇也应该相应有所提高,在提供服务同时,也要维护好自身合法权益。社会工作者不是“万能”的,他们就是坚守着很多不可能的人,每当看不到亮光的时候,回头看,他们就在你的身后。

标签:一次读懂社会工作爱国职场

热门阅读
最新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