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人交往最舒服的三种社交方式,看看你拥有吗
2021-11-06 19:08:52 43
最近,演员李沁在节目《机智的恋爱》中的一段发言,冲上了微博热搜。
节目中有这样一幕,引发了众多导师和观众的讨论:
一个男嘉宾因为对另外一名女嘉宾颇有好感,对她展开追求,节目里对她体贴入微,迁就照顾。
但到最后,男生并没有取得女生的芳心,整个人很是失落。
导师蔡康永一针见血地指出男生在追求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这是典型的讨好型人格,是不断放低自己的姿态去付出和迎合对方。
随后,演员李沁的一通话,表达的意思,更是让众多网友称赞为“人间清醒”:
社交一定要注意彼此之间的感受,付出要适度,过度付出,反而会给对方造成很大压力。
与人社交是一个需要细细斟酌的过程,它像是一本厚重的书,每一页都有可圈可点的地方。
分析总结常见的社交类型,可以分为三个层次。
层次不同,代表个人修行不同。
1、向外求式社交:脆弱又短暂
在《思维力》一书中有这样一句话,醍醐灌顶:
“在你的价值未有效建立之前,不要浪费精力在圈子上,若自身没有交换价值,一切社交都是无效的。”
生活中常常出现这样一类人,认为“朋友多了路好走”,殊不知只有走好自己的路,朋友才会多。
网上读到一位从事招聘工作的人,说出的真实故事。
某次在去招聘现场的路上,因为前来找工作的人太多,把会场入口堵得水泄不通。
网友正在发愁怎么从人群中顺利进去时,一个等待面试的姑娘,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开出了一条路,会意网友过去。
进入会场之后,网友起身寻找饮水机接水。刚才那位姑娘,又突然出现,热情地帮网友接水。
网友心里很感激但又不知道说什么。
等面试结束之后,看了眼姑娘的面试打分,很不尽如人意。
姑娘见录取名单上没有自己的名字,还主动前来询问,说她对这个结果很不满意,央求网友看在自己帮他疏散人群,接过水的交情上,能不能帮她留下这份工作。
还说自己也认识公司里的B先生,给B先生打个电话,他也会推荐自己。
看着眼前这位姑娘,费力的说自己认识多少大佬,真不知道该说什么好。
看到这样一句话:“当你能力不足的时候,人脉都是无用社交。”
扎心又深刻。
总想仗着别人的光环成就自己的人,永远发不了专属自己的光。
虽说,“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天”,很多时候,是“风”的功劳,让你有了现在的高度。
当一个向上追求的人,不再想着靠自己,总是想通过别人完成自己的目标。
即使和他人产生了链接,你也要相信,总有一天,这个链接会断。
在这样的社交里,可能会收获暂时的益处,但假以时日,漏洞会慢慢出现,也极有可能把自己吞噬。
2、向内求式社交:笨拙且缓慢
贾岛,是我国唐代诗人,被人称为“诗奴”。
他从小酷爱写诗,即使家境贫穷,写诗也是他一直没有放弃的事情。
长大后参加的几次科举考试,结果都不尽如人意,为了填饱肚子,他选择了出家。
做僧人期间,他也把写诗作为自己最大的人生乐趣。
但贾岛在创作诗句的过程中,不喜欢与人交流,总喜欢自己苦苦琢磨。
“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他用这句话形容自己作诗,每次做成之后,他都流下两行热泪,不仅仅是高兴,更是心疼自己的不易。
他一直在自己的世界里,闷头创作。
他不喜欢结交朋友,一直很内向。
小时候,因为家庭原因,很少有小朋友主动找他,慢慢的他也不喜欢与人接触。
寺庙的寂静更是成就了他的内向。
所以他也被人称为“诗囚”。
人的一生,个人实力积累固然重要,但若没有主动连接外界,只会闭塞自己的思想,根本无法给人生加速。
不管到人生哪个阶段,我们都可能深陷这样的误区:只要我不间断地提升自己,那些好的资源就会主动来找我。
但那些只想利用我们的价值,而主动靠近的人,来得快去得也快。
只有自己主动结交的人才,靠着彼此契合连接在一起,这样的社交才会变成可靠的人脉。
所以真正能帮助自己准确成长的社交模式,需要斩断被动的社交圈,主动探索自己的圈层。
3、内外结合式社交:强大且自如
著名文学家歌德说过:
“人可以在社会中学习,然而灵感却只有在孤独的时候,才会涌现出来。”
在生活的方方面面,总有一些人善于交际,他们能维护好与每个人的关系。
但渐渐发现,越是交际能力强的人,越会花时间独处。
相声演员郭德纲就是这样一个人。
他曾说过,如果一个人在舞台上嘻嘻哈哈,看着像一个疯子,下了台在生活里还是那样,那这个人就真是一个疯子。
郭德纲在台上,嬉笑怒骂,幽默风趣。
能高情商的和身边人相处,让别人觉得舒服,关系处理的周全又融洽。
但看似能和很多人打好交道的郭德纲,在台下却是另一副截然相反的模样。
他不喜欢出入各种酒席,即使是商演也是如此。
他在自传《过得刚好》的自序里,坦诚自己是一个特别无趣的人,喜欢待在书房里写字、看戏、看书,没有别的爱好,不抽烟,不喝酒。
“可以不上学,但不可以不读书。”
所以,郭德纲的空闲时间,都独自一人待着,看点书,提升自身。
既有自身的强大作为铺垫,还有向外扩展自己的能力,这样的人会处理好自己与世界的关系。
于内,有自己的丰富世界,可以对抗孤独和外界的冲击;
于外,有一套与人相处的法则,可以置换价值,促进成长,拥有灵活的生活。
社交,跟性格没有关系,社交是一种能力。
这种能力既能连接好别人,也能处理好自己。做到既无坚不摧,又舒服自在。
▽
每个人都需要社交,但不是每个人都擅长社交,社交带给每个人的益处也因人而异。
社交能力的高低,也代表着个人修行的深浅。
当我们想明白社交的本质,并对自己的社交现状有深刻的认识,我们就会对人生有更清晰的态度。
从所处的社交层次,可以间接认识自己;
当我们认识了自己,也就知道了面对世界的方式。
相关文章
- 对一个人太好是关系破裂的开始
- 人际关系交往的黄金法则
- 收到红包幽默感谢说说
- 不知他人苦就不要劝人大度
- 面善的人,运气都很不错
- 换位思考是世间最高级的善良
- 所遇皆良人只是期待,所识多过客才是现实
- 聪明人都知道的13个人情世故,社会上不同的圈子有不同的潜规则
- 读书共鸣:《看人的艺术》15个细节教你学会识人术
- 人际交往中的人间清醒句子
- 为什么高情商的人人缘都很好,这十个表现告诉你答案
- 你要的人际关系潜规则都在这里,句句说尽人情
- 十二个与人交往的规则,直白又现实
- 与人相处的三层境界,你在哪一层
- 与人交往最舒服的三种社交方式,看看你拥有吗
- 你所处的圈子,决定你的命运
- 少抬杠,多抬人,才是最高级的活法
- 中年之后,朋友间的相处渐渐就变了
- 社交的本质就是价值交换
- 与人相处,给别人留点漏洞更相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