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一个人太好是关系破裂的开始
2021-12-25 10:14:14 46
在交往时我们往往都忘毫无保留的对对方好,我们自以为这会是情感最好的表达方式。
但其实不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一旦过度,就是常说的对一个人太好,你们之间的关系就越容易破裂。
真心不一定换来真情,但习惯会成为疏远的开始。
总听人说,人心是相互的,待人以诚,就能换来真心。
然而很多时候,付出全部,换来的也可能是冷漠和疏离。
古话说,水满则溢,月盈则亏。
对一个人太好,往往是一段关系破裂的开端。
-- 1 --
前阵子有位朋友跟我说,自己和一个相交多年的哥们闹掰了。
朋友孩子上了小学,要接老人同住,想将自己的两居室卖了,换一套三居室。
哥们在朋友圈看到他发出的售房消息,有意购买。
朋友想着平时关系好,就以低于市场价五万元的价格跟哥们签订了合同。
没想到过了两天哥们又找到他,说自己刚生小孩,手头紧张,能不能把房子里的家具也留给他们。
朋友体恤哥们的难处,一口答应了。
但是后来,哥们多次上门,一会支支吾吾说付不起利息,一会又问还能不能再给抹个零头。
朋友说自己最近被公司降薪,也有难处,就婉拒了。
哥们虽嘴上说着理解理解,可转身却像变了一个人。
后来朋友打电话他一律不接,搬了新家后,请了一大堆人到家里聚餐,却唯独没叫我这位朋友。
不仅如此,他还到处说我这位朋友的不是,骂他不近人情。
朋友苦笑着说,这当了半天好人,最后还成了别人眼里的恶人了。
仔细想想,生活中这种事情并不少见。
你经常对一个人嘘寒问暖,哪天缺席了,就会被人骂不近人情;
你经常帮一个人做事,哪天推辞了,就变成了忘恩负义。
想起曾看过一个100-1=0的公式,意思是说,你之前伸手帮了别人100次,只要后面有一次不帮,之前的恩情就全部归零了。
对一个人太好,其实是在给自己埋雷;无底线退让,换来的却是别人的冷漠和怨怼。
古人言:“恩宜自淡而浓,先浓后淡者人忘其惠。”
对待朋友,我们可以施以援手,但无需太过大方。
对一个人好,也不必倾其所有,拿出六分待人,留四分给自己,才是处世的最佳分寸。
-- 2 --
曾在知乎看到一个问题:“有哪些道理是你很久以后才幡然醒悟的?”
有个高赞回答说:“酒喝六分醉,饭吃七分饱,永远不要对一个人太好。”
如果你总是很轻易地什么都给,那给出去的东西就不值钱了;如果你对一个人太好,你的付出就会显得廉价。
在豆瓣上看过一位网友分享的故事。
网友上大学时,有位关系比较要好的室友。
室友的条件并不算好,网友便在生活中处处帮衬,请她吃饭,跟她分享自己的零食和家乡的特产。
偶尔自己买护肤品,也会顺带给室友买一份。
可时间久了,两人的关系开始慢慢变味。
室友先是根本不经她允许,就挤她的牙膏,用她的洗发水,还开始对网友的零食不满意,暗示她买进口的零食。
直到有一次,网友偶然间听到室友对别人抱怨,说网友给她一些小恩小惠,就觉得对自己有多大的恩情。
还疯狂吐槽网友妈妈寄来的零食:“那种黑乎乎的腊肠,恶心死了!”
从那以后,即便住在同一个宿舍,两人之间却再没说过一句话,因为在网友心里,早已把这位曾经的朋友拉黑了。
太宰治在《人间失格》里写:无论对谁太过友好,就增加了不被珍惜的概率。
人活于世,对人不可全抛一份心。
付出太满,只会累了自己,给予太多,反而生出嫌隙。
就像“跷跷板定律”所说:人与人之间的感情,需要维持平衡。
若一方总在透支,一方又得寸进尺,感情自然分崩离析。
有来有往,彼此在意,感情才能健康长久。
-- 3 --
《世说新语》贤媛篇里曾记载,三国时期,赵姬女儿出嫁时,赵姬叮嘱她:“慎勿为好。”
初读时我颇为不解,古时候一般人家嫁女,都会让女儿好好表现,博得婆家的好感。
直到后来看到余嘉锡先生的解读,才读懂这位母亲的智慧。
余嘉锡先生在《世说新语笺疏》写:
盖古之教女者之意,特不愿其遇事表暴,斤斤于为善之名,以招人之嫉妒,而非禁之使不为善也。
大意是说,古时候长者会经常教育儿女,不要故意做善事让别人知道,以免招人嫉妒,也不要无缘由对别人太好,别人会认为是理所当然的。
世间所有关系,莫不如是。
古话说,凡事过则损,需把握分寸。
人活于世,没有谁有义务对另一个人好,一腔热情长时间得不到回应,就该学会及时止损。
对别人的好,留有余地,才能让人与人之间的感情更加稳定长久。
南宋时期有个员外,家里很富裕,他为人和善,对自家的每个租户都很好。
有一天,员外一位相交多年的好友来访,说家里突遭变故,想请员外收留他。
员外立即为他安排了住所,并给朋友一些土地用于耕种,但是,要收取和别人一样的租金。
旁人得知后,都觉得员外太吝啬了,关系既然这么好,又何必分得如此清楚。
员外解释道:“如若我让他一直住在家里,好吃好喝招待他,长久下去,他就会失去谋生的能力。
再者我自己也负担很重,不能供养闲人,给他几分田地,让他学会自立,对他日后发展有利。”
几年之后,员外的朋友靠自己努力,攒下了一些积蓄,日子过得红红火火,两人之间的关系,也比之前更近了。
想当初,员外若是将这位朋友供着,现实可能又会上演一部“东郭先生与狼”的故事。
《小窗幽记》里说:“待人而留有余不尽之恩,可以维系无厌之人心。”
别人对你好,你可以投桃报李;你对别人好,也要在力所能及的范围。
若一味纵容,只会换来仇恨,给自己好心设道防线,才不会消磨自己的热情。
▽
季羡林先生曾说,“能够百分之六十为他人着想,百分之四十为自己着想,他就是一个及格的好人。”
适度付出,才不会为人所伤;秉持底线,才能在人际关系中游刃有余。
酒喝六分醉,待人七分情。
留点空间给别人,留点余地给自己,人生才能张弛有度,进退自如。
标签:人际交往
- 上一篇:中年人的世界,没有关机自由
- 下一篇:人在低谷时怎样才能走出困境
相关文章
- 对一个人太好是关系破裂的开始
- 人际关系交往的黄金法则
- 收到红包幽默感谢说说
- 不知他人苦就不要劝人大度
- 面善的人,运气都很不错
- 换位思考是世间最高级的善良
- 所遇皆良人只是期待,所识多过客才是现实
- 聪明人都知道的13个人情世故,社会上不同的圈子有不同的潜规则
- 读书共鸣:《看人的艺术》15个细节教你学会识人术
- 人际交往中的人间清醒句子
- 为什么高情商的人人缘都很好,这十个表现告诉你答案
- 你要的人际关系潜规则都在这里,句句说尽人情
- 十二个与人交往的规则,直白又现实
- 与人相处的三层境界,你在哪一层
- 与人交往最舒服的三种社交方式,看看你拥有吗
- 你所处的圈子,决定你的命运
- 少抬杠,多抬人,才是最高级的活法
- 中年之后,朋友间的相处渐渐就变了
- 社交的本质就是价值交换
- 与人相处,给别人留点漏洞更相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