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共鸣社 >励志美文 > 正文

婚姻里不能踩的三大雷区

2022-02-23 17:34:11 140

婚姻里不能踩的三大雷区

在婚姻关系里,再好的爱情与相处都会有彼此的禁区,而那些相行逾远的婚姻,或多或少都触碰到了婚姻关系里的三大雷区,一旦踩雷,关系中的裂痕就出现了,且非常难以修补,想要处理好婚姻关系,我们先得了解这三大雷区到底是什么。

有人互相取暖,相伴一生,有人走着走着就散了。

世上每一份感情都来之不易,即便初期充满风花雪月的浪漫,最后也要落到吃饭、穿衣等一辈子的琐碎中来。

而所有选择相伴同行的婚姻背后,都暗藏着这3个扎心真相。

1、婚姻不只靠爱,更靠肝胆相照

很喜欢一句话:

“婚姻需要爱情之外的另一种纽带,最坚韧的一种不是孩子,也不是利益和金钱,而是肝胆相照的义气。”

所谓夫妻间的义气,就是无论遇到什么坎坷,都愿意陪在对方左右。

顺境时不忘初心,共享荣光;逆境时也不离不弃,同甘共苦。

剧中的周秉义和郝冬梅正是如此。

他们是同班同学,却门不当户不对,一个是建筑工人的儿子,一个是副省长的女儿。

郝冬梅从不介意周秉义的出身,主动向他表白心迹,热情地跟他来往。

随着时代变迁,郝冬梅的父母被送去劳动改造,她一夜之间变成无依无靠的浮萍。

周秉义也不嫌弃她的落魄,反而跟她越走越近,带她回家读书学习、吃饭聊天,给予她温暖的关怀。

后来,周秉义去了兵团,郝冬梅去了农场,两人在各自的岗位上勤勤恳恳。

周秉义因表现优异,第二年就被调到师部任宣传干事。

领导十分器重他,想要将他调往外地当秘书,转为正式军人,提拔成副团级干部。

面对如此千载难逢的晋升机会,周秉义却高兴不起来。

郝冬梅的父母身份特殊,如果要顺利参军入伍,就只能跟对方分道扬镳。

但周秉义认为,将父母生死未卜的她狠心抛弃,是极其不负责任的。

于是,他毫不犹豫地放弃晋升,还向郝冬梅正式求婚。

郝冬梅在下乡时意外受伤,间接导致了不孕。

周秉义宁愿接受,也不肯离开她。

为避免别人说闲话,他还把责任都揽到自己身上。

虽然后面两人的婚姻也出现了不小的波折,但彼此还是凭借着义气,相扶相依地过完大半辈子。

老话说:“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临头各自飞。”

当生活出现重大磨难,挑战人性的时候,任何举措似乎都无可厚非。

然而,无论发生什么,夫妻双方都坚持同休戚,共进退,才是对感情真正的负责。

双方珍惜相知相爱的缘分,不忘同舟共济的恩情,终会收获幸福的果实。

2、婚姻始于吸引,终于三观相合

年少时,以为怦然心动的爱情,足以维持婚姻的幸福长久。

历经沧桑后,发现灵魂深处的契合,才能让彼此长厢厮守。

就像《小王子》中所说:

“爱不是两个人互相凝望,而是两个人朝着同一个方向望去。”

周蓉和冯化成的爱情,就始于想象中的浪漫,终于三观不合的矛盾。

美丽聪慧的周蓉,从小就自命不凡,看不上周围见识浅薄的同龄人。

读初中时,她爱上了小说和诗歌,并深深折服于北京诗人冯化成的才华。

她屡次写信向冯化成表达仰慕之情,还去北京见了对方一面。

冯化成比她大了20岁,结过一次婚,已是满面沧桑的中年人。

周蓉却不在乎彼此年龄、身份和观念等差异,发誓非他不嫁。

即使冯化成因为自身原因,去到贵州山区。

她也情愿和家人不告而别,和冯化成一起在当时穷乡僻壤的农村生活好几年。

山区生存环境恶劣,她和冯化成住在山洞里,穿打补丁的旧衣服,靠亲人们寄来的钱勉强维持着生计。

可日子再苦再难,只要有爱人在旁,周蓉便觉得甘之若饴。

很久之后,境况逐渐好转,冯化成当上了图书馆副馆长,周蓉也考入了北京大学。

眼看着生活有了好转,婚姻却亮起了红灯。

重回诗坛、声名远播的冯化成,暴露了热衷于沽名钓誉的本性。

他想要谋求更高的职位,跟高干的女儿私下幽会。

他为在诗歌大赛中夺冠,顺利分到房子,还送礼贿赂周蓉的导师。

而周蓉跟丈夫的价值观截然相反,她不贪慕名利,只想纯粹做学问。

价值观的不合,让他们争执不休,关系迅速恶化,最后以离婚收场。

而造成这场悲剧的,是他们始于“单薄”的激情,没有相同的价值观。

席慕容说:

“真正的婚姻,一定是志同道合的两个人。

价值观相同、生活态度一致、人生追求相似,并且拥有共同的信仰。”

从激情回归平淡后,能让彼此不离不弃的,是相互认同和欣赏。

两个人话不投机,互不理解,注定会相对无言,渐行渐远。

目标一致,共同成长,才是婚姻长久的秘诀。

3、婚姻不只心动,更要相互心疼

电影《红磨坊》里,有一句经典台词:

“普天之下最美妙的事,莫过于爱人以及被爱,彼此相对地付出。”

真正的爱,是发自内心地心疼对方;而好的婚姻,是愿意心疼对方一辈子。

周秉昆和郑娟夫妇,是剧中最幸福的一对。

初相识时,周秉昆是收入稳定的年轻工人,郑娟则是因为一次伤害,被迫一人养育孩子,平时靠糊纸盒为生的柔弱女子。

周秉昆受人之托,每月给郑娟送生活费,他可以从中抽取一部分当跑腿费。

然而,他第一次走进郑娟家的土坯房时,就忍不住对她心生怜悯。

一个盲人弟弟,一个卖冰棍的老母亲,怀着孕的她还要串糖葫芦赚钱,一家人过得非常贫困。

于是,他每次都将跑腿费也一并交给郑娟,并时不时就过来帮忙干活。

后来,周秉昆有一次因为阴差阳错“闯了祸”,给自己惹来了牢狱之灾,半年无法回家。

郑娟也心疼他顾不了家,忍受着流言蜚语,到周家照顾瘫痪的周母和他年幼的外甥女。

周秉昆出狱后,努力说服了父母,将郑娟娶进了门。

从此,这份相互心疼的情意,便化作了漫长岁月中的温暖守护。

秉昆在外工作挣钱,郑娟就在家照顾老人和孩子,两人都体谅对方的辛苦,经常为对方着想,日子虽辛苦,可也足够温馨。

刚开始结婚时,秉昆为防止外人说三道四,声称自己是郑娟儿子的亲生父亲。

为了让郑娟高兴,他也一直努力做好父亲,将儿子视如己出。

秉昆买房时上了当,房子没了,钱也打了水漂,他只能带着郑娟回父母家住。

郑娟却毫无怨言,反而热好菜,盛好饭,安慰秉昆别往心里去。

后来,秉昆辞了厂里的“铁饭碗”,想开面店挣钱。

郑娟也不干涉他的选择,而是每天起早贪黑地陪他一起张罗。

直到孩子成家立业后,他们还像小情侣似的,手牵着手压马路。

再多的浪漫,再动人的誓言,都比不上始终如一的陪伴。

想起网上流传已久的一句话:

“我羡慕的不是风华正茂、卿卿我我的情侣,而是患难与共、搀扶到老的夫妻。”

真正的夫妻,不是一瞬间的激情,而是一辈子的守护。

知冷暖的关怀,懂悲欢的默契,是在日复一日的用心付出中酝酿而成的。

将一时的心疼,变成一世的爱护,方能以情深共白头。

4、写在最后

作家高尔基有句名言:

“婚姻是两个人精神的结合,目的就是要共同克服人世的一切艰难困苦。”

成年人的婚姻,不止要有爱,有心动,有心疼,还要有肝胆相照的义气,琴瑟和鸣的默契和相濡以沫的恩情。

没了义气,就会在生活的风浪袭来时,轻易地说散就散;

没了理解,就会饱受同床异梦的折磨,如同置身于牢笼;

没了守护,就会被柴米油盐的琐碎,慢慢消磨掉眼里的爱意。

长久的婚姻,是能在狂风骤雨里相依为命,也能在鸡毛蒜皮中温情相守。

标签:婚姻

热门阅读
最新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