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共鸣社 >读后感 > 正文

《生育制度》读后感

2020-11-08 09:42:46 277

读了一部分费孝通先生的《生育制度》后,我对于婚姻家庭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这本书虽然由费孝通于1947年编印出版,但在当今的婚姻、生育、关系等方面仍有很多参考价值。

费孝通在书中分析了农村社会的社会结构,如种族延续、婚姻确立、夫妇配合、社会性断乳等。其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费孝通对婚姻的解释。

《生育制度》读后感

从古时候的“得成比目何辞死,愿做鸳鸯不羡仙”的缠绵,“在天愿做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的期盼,到现在的“爱你一万年”“无论贫穷与富贵……我都对你不离不弃”的誓言。爱情自古以来就是人生大事,洞房花烛更被称为人生四大喜事之一。从宫廷贵族到普通的百姓布衣,对婚姻的重视且不说排在第一,前三总绰绰有余。一旦家里有人结婚,即使再穷,也要力所能及地把婚礼办的风风光光。

爱情固然是美好的,但在乡村,爱情往往来得比婚姻晚一些,人们往往不是为了爱情而结婚,他们更相信日久生情。男女双方往往通过媒婆的搭桥牵线匆匆见过几次面,在媒婆的一张巧嘴里了解对方,而媒婆夸人最多的一句就是“适合过日子”,这也是人们择偶的一条重要标准。于是,人们在此基础上,通知亲朋好友,摆上酒席,收完份子钱,便是在形式上缔结了婚姻。

然而在我看来,在这个时候,夫妻双方还不能构成一个家庭。因为此时男子并没有从原来的家庭中脱离出来,就像费先生所说,男子和他的父母形成的三角区位仍然存在。但,这三角关系往往会破裂,而这趋势的根源便是男子的妻子。虽然此时的夫妻关系只是一种两性关系,但它确实是一个破坏原有家庭的隐患。

另一方面,此时的妻子正处于一个尴尬的阶段,她已经脱离了原来的家庭三角关系,但还没有融入到另一个家庭中。而男子和父母所处的区位也不容许非社会所承认的自己的孩子以外的人进入这个三角关系里,获得和自己孩子一样的待遇。在女子与男子的两性关系断绝的情况下,娘家人也是不会接纳她重新组成一个家庭的。

妻子别无选择,只能重新创建一个属于她和丈夫的三角形的位置。但在这个时候,丈夫不能完全脱离原来的关系,只有丈夫和妻子不能形成一个三角形,就像书中说“直线”,所以他们还需要一个第三方干预形成新的三角形,稳定他们的关系——孩子。然而,在妻子怀孕并生下一个孩子后,这名男子和他的妻子真正意义上地形成了一种婚姻关系,并构建了一种新的三角关系,这意味着男子开始脱离原来的三角关系,进入一个新的三角关系。这时,男子父母的抚育任务就此结束了,这就是我们所说的社会性断乳。此后,男人的身份开始改变,从原来家庭的孩子变成了一个承担新家庭重担的父亲。

如果说夫妻之前还可能有反悔的机会,但在孩子诞生之后这种念头就不能轻易实现了。孩子和夫妻构成一个稳固的三角形,会成为夫妻双方之间的羁绊,使这种关系不再容易改变。

以上就是我看了一部分的《生育制度》后的一些感想,我认为费孝通先生所写的不只是单纯的生育制度,也是一个真正的家庭制度,它所涉及内容非常广泛,它丰富的例证与清晰的逻辑,可以让我们社会的本质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在当代,《生育制度》这本书也必将发挥其作用以解决社会问题。

标签:婚姻家庭生育制度

热门阅读
最新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