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共鸣社 >读后感 > 正文

寓言教学《问道语文》读后感

2021-09-15 09:04:17 19

寓言教学《问道语文》读后感

暑假期间,我有幸拜读了中国高级教师,全国青年名师--罗才军老师著的《问道语文》,这本探索“以文本特征为纬,以积极语用为经,展现语文教学的稽首问道之路”的书,不时地叩击我的心扉,让我走进其中,领悟书中奥秘,汲取书中精华。

这本书既有理论作精神支柱,又有大量优秀的教学实录和设计,是罗才军老师的语文教学思想以及课例荟集,有血有肉,值得每一个热爱语文、研究语文的人学习。全书共分为六章。第一章教出小说的个中三味,第二章让灵魂在古诗中穿行,第三章寓言:思维的狂欢,第四章神话:触摸先民神圣的信仰,第五章散文:摩挲语言里的情感和气息,第六章说明性文章:品咂语言的真味。从小说、古诗、寓言、神话、散文、说明性文章六种文体进行解读,深入浅出。他的书不是写出来的,而是一种文体一种文体地琢磨,一个课例一个课例地实践,在行动中做出来的。

他说:“教学一篇文章,如果我们没有对其文体加以了解和把握,在教学中就难以抓住核心的语文内容。”对于寓言、神话、小说、散文等等的解读和教学,他都有自己的观点和实践。阅读课堂实录,我能想象他的潇洒自如;阅读文本解读,我能体会他的精微敏锐;阅读教学观点,我能感受他的精粹浑厚。他对于文本语言飞扬的想象力和课堂教学无穷的创造力,让我在阅读他的这本书时收获满满。

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第三章寓言的教学。经典寓言往往以其篇幅的短小精悍和寓意的深入浅出备受人们的喜爱。我们都知道,把深刻说深刻很难,但要想把深刻说简单更难。寓言就能把极其深刻的关于家国天下、人世真相、生命究竟的道理,通过假托荒诞离奇的故事的形式,说得特别简约直白,有时甚至让人不忍卒读。进入教学,寓言以其文体特点和精神内蕴,给予老师、学生以极大的思维挑战。教师应当有课程的视野和眼光,通过解读、教学并开展讨论等形式,将寓言最核心的语文内容---思维与表达---深深扎进学生的体验中。如此,师生将共同享受思维的狂欢。

学生在一二年级或者更小的时候就听说过一些寓言,如《亡羊补牢》、《滥竽充数》、《刻舟求剑》、《自相矛盾》等等。之前已经有了足够的阅读经验。教学时,如果拘泥于文本,那是从已知滑向已知的简单重复,是忽视学生学习起点的盲目的为教而教。所以,在教学时,要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语文能力的训练,也就是引导学生发现文本中的美好,如语言的特色、结构的精巧、意象的编排、文化的底蕴等等。

寓言因其语言简洁、篇幅短小,在课程含量上需要有适度的拓展。大量经典寓言其实都来源于古书,如部编版小学语文很多课文以及课外阅读就有很多选自古文。如《纪昌学射》选自《列子.汤问》,《扁鹊治病》选自《韩非子》,《刻舟求剑》和《掩耳盗铃》都出自《吕氏春秋》。随着对故事内容的深入了解,再来读文言文,其难度已大大降低,课堂上,教师通过领读、齐读、文白互读等手段,能以最有效、最经济的方式让学生感受文言文的魅力。低段时多学多读多接触寓言,也为中高段小古文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叶圣陶先生曾说:“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不管哪种文体,我们要知道:教语文,教的不是语文书,而是语文课程。在任何时候、任何阶段,都要让自己拥有强烈的语文课程意识。不管哪种文体,在教学中,我们都要认真对待,课前认真备课,不仅仅是备文本,更重要的是备学生,要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年龄结构,以及已有知识水平。多层次、多角度、多视野,去寻求一种合适的方法。比如教学寓言《亡羊补牢》时,可以借助多媒体播放视频,让学生直观感受。也可以创设情境,演一演,说一说。或者让他们联系生活实际来展开教学。可以创设问题情境,以启发学生思考:同学们你们自己犯过错误吗?犯了错误有没有接受别人对你提出的意见?结果怎么样了?我们应该从寓言故事中吸取什么教训?这样,学生通过上述的引导和思考,加之联系自身实际,对文章的寓意的理解就更容易了。其实,寓言本身就是与现实相联系的文章,因此,教学寓言离不开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实际事例。

寓言是思维的狂欢。教学中,我们要充分挖掘它的教育功能,适时让学生在领会寓意的过程中得到明是非、知善恶、识美丑的教育。启迪思维火花,利用寓言,培养学生的思维素质。爱因斯坦曾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的源泉。”寓言故事里所蕴涵的哲理需要学生展开想象,进行思考、归纳,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很好的培养和训练。所以,寓言是思维的跳跃,是思维的狂欢。

标签:教育问道语文

热门阅读
最新阅读